第33章 你听我解释(第6/7页)

五两定金交出,拿了条子,云程就绕到另一边看金手镯。

娘亲的手镯被云仁义融掉卖了钱,他想打一个差不多样式的,来年清明祭拜,他也有个交待。

银子他跟叶存山先攒着,够数了先做出来。

回头叫云仁义家里还钱,给个期限还清,不把人逼太急。

他家里四个孩子,前头三个已经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怕逼急了,苦头落在了最小的云香头上。

原身就被逼到走投无路过,他不能用这方式去达成目的。

太烂了。

问过金价,云程就回家写稿。

算算日子,他跟叶延的稿子应该已经雕版完成开始印刷了。

时间逼近,云程也有了初次发表小说的紧张感,担心销量。

总怕太过大白话,这年头认得字的才子们瞧不上他,不乐意买。

若是销量不好,这故事讲出来再动听,再勾人,杜家都不会再收第二回 。

他不是个想到未知困难就止步不前的人。

现在继续往后写,等到余掌柜的来找他收稿,他就能直接给出第二册,能抢在别人来不及仿写前,再赚一次。

好过机会到手里,他因为写完后还要找人家校对誊抄,平白倒手两次,耽误时间,错过机遇。

柳小田是个合格的“家政”,甜茶清茶小糕点的备着,云程写累了就能吃吃喝喝。

暖桌有足够的温度,吃的喝的放上来也不会冷。

歇息时,云程也跟他说说话。

“你们也可以定一个这桌子,回头你做绣活、帮人缝补什么的,手也暖着。”

他不知道这对夫夫家里的情况,想到元墨是书生会用纸,顺便给自家纸铺打了个广告:“东边裁缝铺子知道吗?转让后开了一间纸铺子,里边纸便宜,一百五十文一刀,元先生手头纸张用完,可以去那家买,能省下不少。”

元墨现在还得杜家书斋的照顾,每月能有两本抄书的限额,抄了以后能给家里添补一些。

就是纸墨贵,这个月他的两本书还没有抄。

已经得了杜先生很多照顾,他不好上门说赊欠。

万一书本损坏,他赔不了。

柳小田应下后,云程还问他愿不愿意学织毛衣。

村里现在几乎全员出动,造纸的造纸,织毛衣的织毛衣,少有手不巧的,也跟着处理羊毛。

纯手工织,再快也要一两天。

叶根让叶存山找同窗家里问问,看接不接外派的活儿。

毛衣新鲜,织出来不愁卖。

他本来想自己请人,就怕别人学了以后不给店里干活,合适的人都没有找到。

就是几个有姻亲往来的村里,他现在也顾忌着,不想现在就把手艺传出去。

云程信得过元墨夫夫俩的品性,可以教教。

柳小田都没有听说过,还问:“是缝制兔毛衣服吗?还是羊毛坎肩?”

这两样他会,冬日里防寒用,便宜,适合他这穷人。

云程家里还有一套替换的,拿出来给柳小田看了,柳小田问过工价,知道纸铺的要求后,说愿意干。

纸铺要求是给织够五十件,才允许接私活。

柳小田是个会过日子的,这羊毛收购的成本,处理捻线的手工时长也要算进去。

学会了以后单干,这些零碎的加起来,还不如直接在铺子里接活,少拿一点,也省事。

因被云程教了织毛衣,柳小田决定家里浆洗衣服的活就少接一些,算下来这个划算,也能养养手,免得真冻开裂了,丢了云程家里做饭的活儿。

回去后被人说几句“阔气了,看不上这些小钱了”,他也不说是织毛衣,就说找了个主家做饭洗衣,就没空接零散活了。

这自然又招来一些白眼,说他好好一个书生夫郎,以后指定要当秀才夫郎的,怎么还去别人家里做工,说出去都难听。

柳小田都不听。

他心里清楚这些相识多年的邻居,是怀着什么想法说这话的,平时看他跟元墨俩,又是什么心态。

还不如才认识几天的人心善。

试工期间,叶存山是给他日结工钱。

找木匠定做暖桌太贵,他就去铁匠铺子买了块薄铁皮做桶,柴房里找破木板将就着用稻草绳捆起。

放蜂窝煤后在上面加个盖子,下面有口子好引火透气,生好火往家里小桌下一放,也能当个简易暖桌用了。

他们手头还有些余钱,柳小田说过静河纸铺的纸价后,元墨当天趁着天没黑,赶在铺子关门前去买了一刀纸,又去杜家书斋要了本书。

余伙计跟他都熟了,没收他押金,给他送了些碎墨块。

这些墨块都是书院书生用得细碎没法再用的,杜先生叫人收集,平时放在书斋,供人取用。

两人相识多年,余伙计还跟他搭话,“最近书斋新收了一份稿子,我瞧那字迹很像你写的,你在尝试写小说吗?也不错,我爹说那稿子很能挑动人心头火,读者要看的就是这些能调动情绪的,说月底最低能有这个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