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9章 方向(第3/4页)

因为他知道宁为话总是说得很强硬,但实际上对于他们这批学生还是很爱护的。既然他主动提了这个要求,宁导肯定会跟孟润泽提上一句。

当然,至于成不成,那就另说了。正如宁为说得那样,每个人都有自己对未来的规划,尤其是他们这些人,不但有理想,而且执行力还很强。

但周正浩觉得希望还是很大的,都是师兄弟,而且挑选研究方向时,两人都很近,都是芯片应用方向,两人经常会做一些学术上的交流,私交自然也不错,他当然很清楚孟润泽对宁导一直都很崇拜,所以宁导提得意见肯定对孟润泽有影响。

最重要的还是两人知根知底,周正浩很清楚孟润泽在做研究方面的天赋其实比他更高,而且对做学术的追求更为执着。而他自己除了做研究之外,还有运营跟管理方面的野心。如果能把孟润泽拉到宁思,那还真就完美了。

不但更有希望在未来出更多的成绩,而且有两人这层关系在,未来如果他想向管理方面发展,孟润泽也将是他最大的助力。

虽说这种事情宁导说话也挺管用。但周正浩知道,自家宁导可以在学术方面事无巨细的给他们建议,为他们指引方向。但是除去学术方面的事情,宁导大概率是不会特别表态的。

这一点从宁导的处事态度就能看出来。

华夏绝大多数人都知道宁为是最年轻的华夏科学院院士,不过大多数人其实不知道宁为这个院士有多硬。

基本上跟数学、半导体芯片、计算机算法领域相关的几乎所有国家级开题报告,包括青年、面上、重点、重大、杰青、973、863、科技部重大专项、国家级科技支撑计划、星火计划、火炬计划,等等,只要宁为愿意参与审核,其意见可以说非常重要。

这么说吧,当年周正浩母校就有一位教授申请一个半导体相关的国家级项目时,直接找上了他,希望他能跟宁导说说,帮项目说点好话。

用那位教授的话说,这种项目只要他们宁导点头帮忙说说好话,可以说这个项目入选已经成功一半了。

母校的博导啊,专门来京城请他吃饭,就为了他能帮着在自家导师面前说句话。

当时周正浩也不知道其他师兄弟们有没有收到类似的邀请,只是觉得分外不好意思。

从饭局上回来之后,跟孟润泽谈起这事,才知道大家都有过类似的经历,不过孟润泽因为本科就在燕北大学,所以很多时候不需要那么客套,直接就拒绝了。

更知道宁导虽然每年到这种课题评选季,都会被提名入选评审团专家,但宁导每次都坚决拒绝了。

大概态度就是不参与,不过问,爱谁谁。只是闷头做自己的事情,谁来说都没用。

据说为这事还在田导办公室里拍过桌子……

不过拍桌子这事只是道听途说,具体是不是真的谁也不会真去问。

但大体可以看出宁为对权力的态度,并不热衷。所以这种事他是根本不敢想宁导为他发声的,说不得还会把他叫来骂一顿。

周正浩猜得没错,等他叫上孟润泽办完拷贝手续,跟宁导一起回学校的车上,宁为果然跟孟润泽谈起了未来。

“小孟啊,明年如果顺利毕业了有什么打算?”

孟润泽毫不犹豫的开口道:“宁导,不急毕业吧?我还想跟您多学两年呢。”

这绝对是心里话。

毕竟跟着宁为不管从哪方面看都是很爽的。免费给导师打工?不存在的……

毫不客气的说跟着宁导做项目得靠抢。宁为都是按照学生各自选题派给的任务,而且所以工作都是有回报的。

换句话说钱给得足。

国家对研究生、博士生的各项补贴,宁为是从来不过问。该多少,是多少,按时打到卡上。

学生发了顶刊收到学校的现金奖励,也全是学生的。

期间各种实验室开销都是宁为审批学校内部项目帮忙申请的,有时候课题项目资金还没下来,需要钱的时候,宁为甚至自己掏钱帮学生垫着,事后从不要求归还。

总之这三年下来,学生赚得都不少。平均下来,不比那些大型互联网公司的高级工程师少,起码在京城买套小点的房子是够了。

最关键的是实验室优先使用权,以及遇到困难甚至还能帮着学生找到配合度极高的项目组帮忙,毕竟面子摆在那里,而且不缺钱。

更别提极具针对性的指导了……

换句话说,做宁为的学生是真只要做自己的研究就好了,如果出不了成绩,除了检讨自己外,已经找不到任何理由的地步。

说实话,导师做到这个份儿上,也是绝了。半点不夸张的说,孟润泽不介意在多混个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