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压力山大

其实田言真是知道鲁东义被宁为带偏这件事的,从鲁东义主动汇报改了研究课题就能看出来这一点。但田言真没想到的是,这已经不是带偏这么简单了,鲁东义看上去像是被宁为洗脑了。

要知道一直以来鲁东义都是那种典型的让人放心的科研人性格,唯一的缺点大概就是生活中会稍显木讷。而现在鲁东义最大的问题在于,竟然并不觉得宁为每天发表这些言论是在浪费时间,反而觉得没错。

这不是洗脑是什么?

科普的确是科普,所有正儿八经的科学家谁会把埃隆·马斯克的话当真?无论是做出可应用级的仿真人工智能机器人,还是所谓三十年内移民火星,明眼人都知道这是为了他的那套商业逻辑做宣传而已。其中的难度之大,毕竟这货开口说的东西,基本上都是过过脑子就能想明白不太可能的东西。

换句话说,商业有商业圈的逻辑,科研有科研圈的逻辑。两种逻辑从来都不相融,宁为干的事情则是将商业圈逻辑跟科研圈逻辑硬生生的混杂在一起进行一场所谓的全民科普,更可怕的是采用的方式还极为粗暴,直接科普最硬核的理论,天知道宁为从哪里找来了那么多公开的资料,然后再用自己深厚的数学功底做了统合。

如果把宁为微博发布的所有内容整理出来从头看到尾的话,就会发现这已经可以做一份几乎是严谨完整到让许多航空航天专家都无话可说的地球登陆火星的科研总结报告了。资料里根据飞船容量,计算了火箭推力,甚至找到了最某个时间节点最优的发射方案跟投送路线。

用这些资料建立一个地球到火星的往返运输模型都够了。虽然这些计算设计的都是最为理想的条件跟环境,但对于一个年轻人来说能做到这一点就已经很强大了。

更别提这些计算中还细节到给出了往返飞船的材料问题,这一度让田言真怀疑宁为是真有想过造一艘飞船出来去火星转上一圈。

当然这些都是年轻人的爱好田言真也懒得理会,当初宁为也跟他说了准备用自己的微博做做科普,田言真也同意了。毕竟年轻科学家给民众做科普也是件好事,但是宁为总是这么擅长给他惊喜,打死他都没想到宁为的科普能做得如此硬核,惹出如此大的风波,甚至一度影响到了一个品牌电动车的销量,逼得特斯拉官方发公告再次阐明电动车是电动车,特斯拉跟老板移民火星的计划没太大关系……

压力很大啊!真的,从田言真收了宁为这个学生开始,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无数电话打来询问他的学生最近这又是想做些啥?做这些是宁为的意思,还是研究中心的意思。那种感觉谁经历了谁才知道,虽然说大多数时候都还是给他涨脸的,但带来的压力也很大啊。

比如现在全世界的同行都在通过各种方式旁敲侧击的问他马斯特是不是得罪他们了,这让他怎么回答?他跟马斯特又不熟?

这也就罢了,连鲁东义都觉得宁为只是单纯跟正常的科普,要说中间没有猫腻,田言真打死都不信。如此大的工程量,天知道收集了多久的资料,还要整合,然后集中在两周疯狂投送出去,只为了戳破美国一个企业家在演讲时许下的宏愿……这是吃饱了撑的吧?

更别提宁为还是有前科的,还不到三个月,这已经他是第二次向人家的高科技项目开炮了,九月底十月初的元宇宙,到现在十二月怒怼人家的火星移民计划,要说宁为不是故意的,田言真都有些不相信了。

“宁为啊,是不是埃隆·马斯克得罪你了?你之前在采访里不怕得罪人,看来你是真不怕啊!”田言真问了句。

“我跟他之间没半毛钱关系,怎么可能得罪我了?我真的就只是想要做科普而已,顺便完成我理想的一部分,现在看来效果还挺好的。”宁为解释道。

“好吧,那么你的理想是什么?”田言真问道。

“为世界科技进步,以及全世界人民对理解科学做出自己的贡献。”宁为流畅地答道。

鲁东义拿着材料,一脸严肃的低着头开始思考,像是没听到两人的对话。

“好吧,我换个问题,你的拔尖青年课题研究得怎么样了?”田言真果断换了一个没法起高调的话题。

“有了突破性的进展,基本上年前我就可以动笔做结题报告了。对了,说到这件事,还真有个事比较难办,田导,您看我的项目都已经快完成了,但经费到现在一分钱都还没用出去,这怎么办?”宁为突然想到一个比较麻烦的问题。

田言真一时间语塞了。

本想借项目的话题,暗示宁为珍惜时间,没想到得到这么个答案。尤其是科研经费用不完这个话题,田言真沉吟了片刻道:“别人用不完会的确会很麻烦,这属于申请经费不合理,尤其是这种纵向研究课题钱没用完会直接收回,同时影响到你下个项目申报资金的批复,不过你无所谓,反正你不缺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