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世界领先水平(第2/3页)

对于宁为拉着鲁东义一起吃饭这件事,也没人表示反对。毕竟大佬们也要表达自己坦荡的胸襟。更别提鲁东义本就是数学界一颗闪耀的新星,如果不是陈哲教授今年突然爆发的成果的确耀眼,也许鲁东义在偏微分方程方面的成就也是有目共睹的,比如将临界值直接干到了1这个恐怖的境地。

事实上鲁东义本来也是这次陈省身数学奖的提名者之一,只是最后综合考虑选择了陈哲跟宁为,其中自然也有平衡方面的考量,如果真将本届两个获奖名额都给了燕北系这一对师兄弟,现在心里不平衡的人可能更多了。

好在对于能不能拿奖这种事情鲁东义的心态虽然跟宁为略有不同,但却是异曲同工。对于鲁东义来说能有一个安静的研究环境,以及感兴趣的研究方向就足够了,能不能拿奖到也无所谓。

所以饭局上大家的心态其实都不错,吃得也很放松,桌上没人喝酒,所以一顿饭吃得也很快,半小时后,服务员便撤下了桌上的残羹冷炙,又给所与人上了新泡的茶水,简单的寒暄之后,今天这次饭局也正式进入了正题。

“宁为啊,这次叫你来呢,是有件事情跟你商量。冒昧的问一句,近期你有没有考虑过对湍流算法做进一步的功能扩展?”姚远智开门见山的问道。

宁为愣了愣,然后看向这位华夏计算机领域的大拿,问道:“姚教授您的意思是?”

姚远智笑了笑,答道:“我最近给智班的孩子们安排了一个课题,就是研究湍流算法,孩子们也有了许多想法,比如使用算法核心思想进行各类的降噪处理,剔除杂波等等,而且许多实验课上孩子们还颇有建树,所以想跟你聊聊这个方向的问题。”

“毕竟对于数据进行降噪处理涉及到许多方面,完善之后更涉及到不菲的经济效益,如果孩子们的实验真有了成果,甚至未来对这些方向产生了兴趣,怕会涉及到一些问题。所以提前问问你的想法,我们可以商讨出一个方案来。”

宁为点了点头,然后答道:“这当然没问题,如果是用于科研实验,不过其实借助湍流算法进行各种实验性的功能扩展这件事我本人其实也一直在做。之前华为的工程师也跟我提过这个问题,不过那个时候我还没完全解决其中一些问题,不过近期我的研究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了。”

这还真不是吹牛,实际上关于湍流算法在滤噪方面的应用最初就用在三月的程序中,在多人的情况下,三月能够通过摄像头精准捕捉到他的头像,能早嘈杂的环境下,精准辨识出他的声音,湍流算法本身功不可没。

只是湍流算法从提出到现在也不过才一年时间,许多应用都还没展开而已。尤其是三月还没曝光,宁为便也没有刻意去宣传。

至于智班的同学以此为课题去研究湍流算法的各项应用,宁为也不反对,或者说压根就不在意。如果真要说到经济利益,这么说吧,当三月出现在众人面前的时候,许多同一方向的研究便都会失去意义,毕竟如果一套成熟的方案已经摆在所有人眼前,谁还会去在乎那些补充性的研究?

“哦?那小宁啊,你有没有兴趣跟我们合作,比如做智班一些孩子们的研究导师,他们中许多人都对湍流算法非常感兴趣的。他们课业之余也能帮你打打下手,为以后走上科研道路,做更多的准备工作。”姚教授建议道。

这已经是非常看重宁为在计算机方面的成就了。毕竟全世界都知道华清姚班跟智班的那帮学子有多强,基本上可以说跟燕北大学数学院一样,都是在学霸中挑选出的学霸,这些孩子可能会自谦是普通人,但如果普通人真把他们当成普通人来对待,大概就会感觉到智商被压制的痛苦。

宁为看了眼身边一直没吭声的鲁师兄,不过鲁东义一直没吭声。事实上,虽然华清大学跟燕北大学的学子们似乎一直看对方不太顺眼,有机会总得嘲讽两句对面才舒服的样子,但两个学校在教学方面的合作其实一直没停止过。

比如互聘教授,前年更是开始相互开放了一些课程,比如燕北大学就像华清大学的学子开放了数学思想、统计学、科学计算、流体波动力学、物理数学、量子力学、哲学、文学史等五十多门公共课程,包含了燕北大学文理两块诸多优势学科,同样华清也向燕北大学开放了大数据挖掘分析、人工智能、分子生物学、计算机神经科学、发动机结构与系统设计等等自己的优势学科。

所以从这个方向上来说,姚远智邀请宁为成为智班学生的研究导师到也并不算突兀。

宁为也是颇为心动的,想想看吧,如果有这帮智班的学生帮着他来完善整个理论体系,并将理论转化为应用,那他跟余兴伟可以省下多少事情。这种优质的高级劳动力可是属于绝对稀有的。当然,如果凭借他的个人魅力,把这些学生留在他未来的实验室体系内,那就真的赚大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