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册 第2章(第2/14页)

如今皇上老迈,早朝时而告病。依宋荣的立场,自然是盼着穆清得以承继大宝的。

不久后宋荣已经联系好了庙中有名的大师。

宋荣一到便被外面的小沙弥引进了方丈的禅室,宋荣说得含糊,道:“我这小女,近些天睡卧不宁,似乎能看到一些常人不能见之物,我十分担心。”

方丈有一双慈和又深邃的眼睛,年已老迈,形容枯瘦,却又十分平易近人。宋嘉言一见方丈便咧嘴笑了。

方丈双手合十,道声佛号,道:“小施主宽额广目,灵性过人,干净通透,故有祥瑞近身,方有这一段奇遇。”

宋荣心下稍安,又道:“不瞒大师,我只愿小女平安长大,不愿她有什么奇遇。做一常人,足矣。”

“施主一片爱女之心,老衲怎能不成全?”方丈微微一笑,“我瞧小施主眉间带一缕佛性善心,似与我这佛门有缘,不如让小施主做个寄名弟子,也是佛门的缘法了。”

宋荣求之不得,笑:“是小女的福分。”

于是宋嘉言得了一个土得掉渣的名儿——性慧。

转年开春,小纪氏惨叫三天三夜,死里求生地诞下一子。之所以难产,也是有理由的。小纪氏自打又有了身孕,便私下寻了高明的大夫给把了脉,知道十之八九是儿子。故此,小纪氏重视非常,武安侯府的章姨娘时常打发纪文纪武来宋家给小纪氏带补品来滋补身子。

毕竟,这年头儿,生了儿子才算是真正在婆家站住了脚呢。

第一胎是女儿,这一胎来得有些快,不过,小纪氏也十分重视这一胎。不料,补得有些过了。结果,生产时胎儿过大,难产。

能捡回一条命,当真是小纪氏福大命大了。

此时,宋嘉言已经两岁,宋嘉语一岁,宋荣的二子出生,宋荣为之取名宋嘉诺。

宋嘉言不喜欢宋嘉诺,在宋嘉言看来,宋嘉诺生来就是抢她风头的。好容易凭借聪明伶俐在宋荣面前占得一席之地,结果,宋嘉诺这小孩儿,非但模样跟宋荣一个模子刻出来似的,便是那闻一知十的聪慧,据宋老太太说,更是与宋荣如出一辙。

反正,打宋嘉诺这小孩儿三岁起,宋荣便再没有亲自教导过宋嘉言功课。当然,彼时,宋嘉言已经五岁,小纪氏为宋嘉言请了女先生,教导她功课女红。

对于宋嘉让,更不必提了。

好在,老天总算没有太偏心。虽然宋嘉让没有一流的头脑,不过,宋嘉让有着一流的拳脚。课业上不见进展,宋荣不得不为宋嘉让另辟蹊径,在家请了供奉,让宋嘉让练习拳脚。

宋嘉让本就是这块料,如今个子猛蹿,瞧着便有几分威武。只是,在以科举晋身的宋荣眼中,武道一途,失之粗俗,国家承平日久,武官不比文官前程远大。

大儿子眼瞅着已经往武艺之路上前进了,宋荣便将心思大半放在宋嘉诺身上。

宋嘉诺小宋嘉让五岁,完胜宋嘉让,可见宋嘉诺资质非凡。

更悲催的是,宋嘉语小宋嘉言一岁,尽管宋荣还是更喜欢宋嘉言一些,但宋嘉语那相貌生的哟……怎么说呢,叫宋嘉言见了,便有种上前给她挠两把的冲动。

尽管容貌上,宋嘉言输宋嘉语一筹,不过,相貌不能决定一切。

她宋嘉言虽比不得宋嘉语尽得小纪氏与宋荣容貌精华之倾国倾城色,但,宋嘉言绝对不丑,她鹅蛋脸,一双水杏眼,收拾收拾也是眉目清丽的小佳人。

比不过相貌,宋嘉言自然另辟蹊径,在别的方面用功。

宋荣自己是科举出身,故此,非常重视子女教育,不仅儿子皆送到大儒门下为徒,便是家里宋嘉言宋嘉语姐妹,亦请了帝都城里有名的女先生教导。琴棋书画,女红厨艺,不说样样都会,起码要有一样拿得出手的。

宋嘉语样样用功,功课很是不错。宋嘉言却是随波逐流,琴棋书画不过略通而已,倒是她时而翻腾宋荣的书画珍藏,练就出极好的眼力。琴弹不好,起码会听;棋下不好,起码会观;书画平平,精通赏鉴;至于女红刺绣,宋嘉语能绣出活灵活现的小鸳鸯时,宋嘉言只能勉强憋个杂毛的小野鸭子出来。

宋嘉让已经走了武道一途,如今宋嘉言,少时聪明伶俐,怎么到现在却样样不通了?对待女儿,宋荣比较有耐心,于是,听到女先生与小纪氏的回禀,宋荣寻个时间约大女儿谈心。

宋嘉言正在宋荣书房里搜罗书籍,宋荣看她挑了一些,使唤着丫头搬到自己小院儿里去。随着年纪渐长,宋嘉言有了自己的院子,倒是宋嘉语,一直跟小纪氏住在主院。

“言儿,过来。”宋荣是个很有运气的人,当初宋嘉言随口一说,谁晓得穆清手段运气不缺,果然顺利登基皇位。宋荣跟着沾光不少,再加上他本就才华横溢、世事通透,如今未至而立之年,已官至正三品户部侍郎。便是宋荣的弟弟宋耀,多年外任,也升任了四品知府,官职不高,地方却极好。正是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苏州知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