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一章

大盘鸡

凉州东侧和南侧有山脉阻挡,比起附近的司州益州,凉州每年的降雨少得可怜。除去山峦外,可供耕种的土地只有全部面积的三分之一。百姓们为了多种一些粮食,就将山林和草场开垦成耕地。然而开垦出来的耕地肥力不足,种过几茬庄稼后,收成少得可怜。

植被被砍伐,导致土地没办法蓄水。一场干旱,一阵风沙……山秃了,草场荒了。颜惜宁入凉州时看到的光秃秃的山峦,正是百姓们开垦山林后遗留下的荒山。

说实话,自从毕业后,颜惜宁就将他学到的知识忘得差不多了。幸好昨天和王文越讨论的时候,他回忆起来了一些。但是那些知识点太空泛,需要更加具体的论证。

方才姬松给了一盏茶的准备时间,颜惜宁趁机做了个逆向推理的草图。短短的一盏茶时间,他脑子动得飞快,拿出放假最后一天补作业的架势来,草图刷刷刷写了三张纸。

幸好凉州官员不是他的老师,他也不是那个三两下就能被唬住的学生了。在现代当了那么久的社畜,颜惜宁糊弄客户的能力还在。

为了让官员们直观看到水土流失的危害,颜惜宁搞了个非常简单的实验。他在木板上用黄土堆了两个小土坡,一边的小土坡上什么都没盖,另一边盖上了苔藓。喷壶一浇,没盖苔藓那一边的土坡稀里哗啦往下淌泥水。

见官员们的兴致被小实验带动了起来,颜惜宁便切入到了今天的主题中去了:凉州土地贫瘠,是因为水土流失了。而水土为什么会流失呢?是因为植被被砍伐了。

让官员们看到了植被的重要性后,他分析了凉州的现状,从而引出是什么原因导致凉州如此荒僻。针对于这些情况,又有什么样的改善方法……

在昨天的基础上,颜惜宁增加了好几点增加产量、调动百姓积极性的办法。

在场的官员大部分是因为姬松的身份才来到王府的,一开始他们并没有将颜惜宁的话放在心上。退耕还林?治理荒漠?还要让百姓安居乐业?这不是在胡说八道自相矛盾吗?

然而随着颜惜宁慢慢分析讲解,在场官员们的表情变得严肃,眼中的光也渐渐的亮了。虽然王妃说的话乍一听像是天马行空,然而落实到具体环节竟然真的可行。

就拿退耕还林时会遇到的典型问题为例:若是百姓不愿意退耕还林怎么办。光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是没用的,百姓要活下去,少了田地他们要吃的要喝的,饭都吃不饱怎么配合官府?

针对这个问题,官员们商讨出了几个解决方法:朝廷出资奖励,若是种植一亩地卖出的粮食能值一贯钱,那朝廷一次给予三贯的奖励。同时朝廷鼓励百姓承包荒山,种植的苗木朝廷可以承担一半……在种种奖励和鼓励措施下,只要百姓们发觉退耕还林比种地更合算,他们的积极性就起来了。

除此之外,最大的问题便是财政问题。管财政的官员听得热血沸腾,似乎下一刻凉州就能变成苏府那样的地方,然而摸了摸钱袋子之后,他们的脸都成苦瓜了。

凉州穷啊,虽然最近抄贪官得了不少银子,可是这点银子哪里经得起造?可耕种的土地少了,放养的牛羊也少了,更别说姬松还准备免了百姓们的大半赋税,这让本就不富裕的户部雪上加霜。

然而这个问题也在众人的商讨中得到了答案:退了的土地可以种上耐寒的经济树种,凉州盛产的核桃杏仁质量很好,等树种长成,一定能带来不少收益。

此外还能将不太好保存的果子之类做成美味的酒或者果干……致富道路千千万,但是一定不能竭泽而渔杀鸡取卵,总之凉州要脱贫一定要从之前的模式中挣脱出来。

当然,即便加上种种措施,凉州的环境短期内也没多大改变。官员们都明白,今天提出的办法需要几代人共同努力。若是换做做其他事,官员们早就泄气,然而一想到自己的子孙能在青山绿水中生活,官员们满是动力。

大家越聊越开心,一条条有利于民有利于朝廷的主意纷纷从官员们口中冒出。每当提出一个法子,大家便一起分析其可行性,有什么利弊。如果确认方法可行,一边的文书就会将这个点子记下来。

向来习惯听上峰意见的官员们终于有机会能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了,若是法子行之有效,说不定将来他们还能青史留名。

会议从下午开始,一直开到了月上中天。颜惜宁讲得口干舌燥,除去刚开始时的不适应,到后来他竟然觉得很开心。

他提出的只是理论,凉州的官员提出的更多是实际操作时遇到的问题。昨天他和王文越也想过一些对策,然而两个人的能力有限,远不如大家集思广益之后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