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三年后(第2/5页)

药膳馆工作人员也补充了四人,其中两人负责送药膳,另外两人则是保安。

磨合三年,药膳馆的运转已经完全成熟。

徐川的私房菜馆招牌大,程宝珠的药膳馆名气盛。

当程宝珠头一回收到“神针除疾病”的红色锦旗之时,她眼含热泪,都快哭了好吗?

第一面锦旗被她挂在办公室,后来有第二面第三面,直到如今半边墙上,都挂着她与王曼文的锦旗。

瞧瞧,瞧瞧!

她的生意虽然做的没有徐川大,可徐川却从没得到过客人的锦旗,他获得的满足感和成就感指定没有自己多!

“就这么高兴?”徐川挑眉问。

今天,程宝珠收到患者给的半篮桑葚,这会儿正美滋滋地把桑葚篮子抱在怀中。

“那是当然,哎跟你说你也不懂。”程宝珠又开始得意了,眉眼处满是喜意地看眼徐川。

她感慨:“这位患者是从乡下来的,当年几次月子没做好,留下一身病。人家每次一大早就排队抢下午的票,瞧着真的不容易。”

“治了多久?”徐川问。

程宝珠歪头思考:“从她头回来,到如今这次完全治好,得有七八个月的时间。”

“每月几回?”

“每月两回,又是扎针又是泡药,她每天的中药都有跟着吃,所以才顺顺利利治好。”

程宝珠最喜欢这种病人,听医嘱的病人。

今天是最后一次的复诊,人家带了半篮自家种的桑葚来,在复诊完后就将桑葚放在桌子上,没等程宝珠和李红英回神,她就迅速跑没了影儿。

程宝珠把桑葚分给今天和她搭班的谭青阳与李红英些,这会儿还剩下小半篮呢。

徐川瞧见媳妇儿那嘚瑟的小模样,嘴角也不自觉露出笑容。

人们都说他从一个懒农民成为大老板,变化颇大。可他觉得宝珠从原先的只喜欢享受不乐意劳动成长成如今的模样,变化才大。

街上汽车变多,如今开车时再也不像前两年那么通畅。

徐川望着前方车水马龙的街道,说:“自从两年前全民经商的热潮开始后,大伙儿兜里的钱越来越多,可这世道也越来越乱。”

84年那会儿下了一份文件,从那份文件下达生效后,全国各地的公司店铺犹如雨后春笋般遍地开花。

可有些公司商店的手续并不正规,一股脑的涌入市场中,不仅把市场的秩序给破坏了,也使得自己和消费者受损失。

人心浮动,追逐利益。就连因为你我都在同条街上开吃食店的原因,两家店铺的老板能够在光天化日之下打起来。

徐川震惊,着实震惊。

让他更震惊的是,如今有些厂子的效益渐渐不行了。厂里工人没发觉,有些领导没当回事儿,可徐川却觉得再不改革谋求生路,这些厂子迟早得关闭。

比如说他家附近的纱厂,在工人们看来还是一片歌舞升平的情景,徐川观察过几阵子却觉得厂子岌岌可危。

工厂的铁饭碗不好端,许多人便琢磨着“下海”。

如今,下海当倒爷,倒是没啥事嘞。

徐川想到这儿忽然笑出声:“徐丰这人也不知是不是时运有问题。”

“咋说?”程宝珠好奇,中午她去菜馆吃午饭时,就听到徐川在跟老家通电话。

“说来话长,我回家再跟你说。”

程宝珠嘟囔:还神神秘秘的。

待在首都中没什么离谱的八卦可听,像她这种自己开店同事不多的,家里又没清闲在家的老人的,能听到的八卦极少。

顶多就听听隔壁林家的八卦,与药膳馆里小姑娘们闲暇时说的趣事,再多就没了。

因为她不爱出门和胡同的人侃大山,胡同中好些有趣的八卦她都不晓得。

不过论八卦的震惊与刺激,还得看老家。

江玉兰如今有钱有闲,生意就让徐河和李翠芬接手,自己则县城老坑村两边跑。

无聊时去张家说说话,去李家聊聊天,更多时候是和村里人坐在村口树下,坐在晒谷场上说着公社最近发生的新奇事。

所以即使程宝珠与徐川生活在离家遥远的首都,他们晓得的事情可一点儿都不少。

比如说,前两年知道了徐家良他二哥出轨的事儿。

徐川得知此事后第一反应是:他有什么本事敢出轨?

程宝珠则瞪大眼睛,想着:竟然有人愿意和他出轨!

这时候出轨还不叫出轨,而是叫搞破鞋。

花花世界迷人眼,听说徐家二哥从首都回去之后,便到处说着首都有多好,甚至还吹嘘往后家良会带他做生意,给他一笔钱。

这种话吸引了位无知姑娘,听说在一起好几个月后被徐二嫂发现,目前尚未离婚,好似是得过且过的状态。

江女士说:人家膝下毕竟有三儿一女呢,离了后几个孩子怎么办?大儿子都快娶妻生子了,闹出这种事大儿子的婚事又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