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第二问(第2/5页)

诗千改屈指抵了抵下巴道:“看来这整体的故事,是与诗秀隽的编撰考察之路有关了。”

画面如水面微微波动、破碎,来到了故事的下一个场景。

众人发现自己身处于一个熟悉的场景里——皇都诗家的后院祠堂。

诗家几百年来经历过数次扩建,最初的诗家占地比现在小得多。此时,祠堂后也没有那高高的藏书阁。

诗秀隽正在祭祀先祖,这是远行之前的告别。

“妹妹,现在起初兵乱还没有完全消退,何必这么急着就去考察?”她身侧的青年说道。

前朝覆灭到大雅建国之间,是一个长达九十三年的乱世。先是外族入侵,后又是群雄争霸。灵气出现带来的不仅是机遇,还有动荡。

如今有名有姓的门派,几乎都是在乱世中发家的,包括三大门在内。

诗秀隽已经换了一身短打常服——这才是她各种画像里面最常见的服装。她随性地往香炉里插了一炷香,摇摇头:“我辈修士等得起,百姓们却等不起。就单说那些有毒的灵植,哥哥,你知道吗?每时每刻都有我大雅的百姓因此中毒,可每样灵植对照的民间医方就能有几十种。到底哪一种最有效?最能活人?……这都需要尽快有人来调查清楚。”

乱世之中,民生凋敝。因为没有一个统一的政权,再加上四处战乱,一直没有人对灵气出现后的各种新东西进行统计。现有的,只是各个门派的私家收录。

在大雅立国大典之前,诗秀隽就已经联系各个门派,开始对这一部分记录进行编订,但各家的记录之间存在冲突,还有收录不全的情况,因此必须要实地进行考察。

“还有那些有意思的灵物灵石……”诗秀隽谈到这里,双眼愈发明亮,看得出她是真心喜爱这些东西,“我真的很想亲眼去见一见它们!”

这些话显然已经在诗秀隽心中盘亘了许久。青年注视了她一会儿,叹道:“我不如你。”

……

场景再度切换。

这一回,众人来到了一个土石路口。诗秀隽背着书篓,身边考察团的人也是风尘仆仆的样子,明显已经走过了一段路。

贺雪走远,瞧了一眼路标:“已经到荆州了。”

天气也从一开始的早春变成了暮春。因为考察团要随时记录,每一根灵植草叶都是他们观察的重点,所以速度很慢。

——历史上记载,诗秀隽第一次出去的路线总体是从中州一路南下,到达了大雅的最南端琼崖岛。

这一幕场景里考察团里又多了一个历史名人:诗秀隽未来的道侣,陈涿。他是个面相沉闷的年轻人,身穿棕色长袍,不太起眼的样子。

这会儿两人只是同伴,诗秀隽因为考察团的特殊原因,并不像其他修士那样有固定的三人队友,未来的另一个队友万颜青如今还不认识她。

路标下有一个带着车马的男官员在等待,正四处张望。

诗秀隽一见他就眼睛一亮,握住自己的官印加速步伐奔过去:“你是这个县来接应我的县官吧?来得正好,我们的芥子戒坏了一个,一路都没找到补给的地方!这书太重了,快快,来帮我们搭把手。”

怪不得包括她在内,好几个队员都背着书篓。

那官员先是一愣,然后震惊,说话都磕巴了:“姑娘……不,大大大人,您是诗秀隽先生?”

一看就知道,他没想到诗秀隽是个女人。

“是,没错。”队员们回答道。他们已经见怪不怪了——文书上又不会特意标注某某官员是女人,几乎每一个初见诗秀隽的男官都要惊讶一番。

诗千改等人听到了他们的心声:这官员的反应已经算好的了,之前还有男人看见诗秀隽拿了官印,以为她是“诗大人”的妻眷或小妾,来捣乱的。真是岂有此理!

官员有些尴尬,连忙道歉。他领着诗秀隽到了县衙,那儿有当地的考察团在等。

为首之人是一个白胡子的老头,他听完讲述后,沉吟道:“今日考察,诗姑娘便留在营地负责抄录吧。”

诗秀隽皱眉:“为什么?我来了就是要实地去看看的。”

老头儿道:“这回要去山中考察,很耗体力。”

陈涿听明白他的意思了,表情冷下来:“你对我们先生有偏见。”

老头队伍中有一个人嘴快道:“这样的大小姐我们可见多了!咱们这里可没有世家小女儿娇气的份,姑娘非要去,到时候不要喊苦喊累。”

诗秀隽面露不快,讽刺道:“我怎么不知道修士还有体力的分别?难道我从皇城走到这里,都是走的假路?”

诗家小辈也愤愤不平:“女子怎么了?我们老祖宗比你厉害得多!”“秀隽前辈后来可是走遍天下了呢!”

诗千改发现,四象笔似乎是直接把真实的历史呈现出来了,有些漫无目的,到现在也并没有抛出第二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