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二更)(第2/4页)

王怜花刚想说点穴这事情可并不是个小事,却又听到时年继续说道,“但是他很聪明,我只是跟他说了几句他便都能记住了。此外,野外的生活也让他养出了过人的眼力,起码他能看得清我是如何杀的五毒童子,就这一点来说,他就有这个资格成为我的同伴。”

“你要这么说我也可以……”王怜花嘀咕了句。

“可是我既然要名扬天下就不能占上官金虹和荆无命年龄上的便宜,”

时年的这个回答险些让王怜花呛到。

他看起来还是个不到三十的大好青年,奈何时年这句话丝毫也就没给他留点面子,尤其是一对比那张俊俏的脸还透着稚气的阿飞,更是对比鲜明。

“说来也蛮有意思的,阿飞说他也想在江湖上成名,而且有必须要成名的理由,这岂不是正好也是目的一致。”

要不是这冷峻的铁剑少年实在看起来不像是个会说谎的人,王怜花都险些要以为他是为了博得时年的好感才这么说的了。

亭亭饶有兴致地看着王怜花连续吃瘪,露出了个笑容。

她怎么会不认得王怜花。

二十年前沁阳古墓之事的时候,她虽然还是个时常窝在母亲怀里的小孩子,却也记得这个漂亮的叔叔才是当年害的她父母险些分离的罪魁祸首之一,却还先把父亲放出来当了个好人。

好在现在他们一家和乐,她看看对方的笑话也就算了。

而这个不仅救了她的父亲,也让这位王公子不太痛快的姑娘,就是她现在的偶像了。

时年仿佛不曾察觉到阿飞、王怜花和亭亭之间的风起云涌,继续说道:“也正好在我指导阿飞如何与我配合的期间,倘若有小李飞刀的消息最好,若没有,那便只能等到我先打完上官金虹再说了。”

王怜花努力从操心外甥女的好舅舅的角色定位中挣脱出来,这才陡然意识到,他方才光顾着注意阿飞,却没留意到时年所说的这句话与他此前知道的消息有些矛盾。

十年前他随同沈浪出海之前,本着或许不会再返回中原的想法,便准备将他毕生所学编纂成的怜花宝鉴托付给李寻欢。

李寻欢到底是沈浪的故友之子,又在江湖上素有侠名,替他寻到一个称心的传人应当不难。

可惜他当时出门远游未归,他只能将怜花宝鉴先交托给了他李寻欢那位即将过门的妻子,又让孙老二帮忙看着,倘若有心术不正想要夺书之人,便助李寻欢一臂之力。

李寻欢为何不在李园而在关外?

柳伴风提到的十年间的武林大事也确实不曾提到几次李寻欢的名字,只剩下这“例无虚发”的名声还始终未曾被人忘记。

这十年间在李园到底发生了什么,他那本落到恶人手中必定为祸江湖的怜花宝鉴又是否被妥善地保存,传给了合适的传人,此事他也无从得知。

或许这个初入江湖的小姑娘从五毒童子死前的话中猜到的所谓小李飞刀也在关外,并不如她所想的那样准确,但不管怎么说,他此番返回也确实要为自己当年留下的东西最后的归宿做个见证。

而在此之前,他还要去做另一件事。

阿飞和时年说自己还要再上山一趟做些收尾的工作,王怜花也跟了上去。

即便此时已经是夜幕低垂,并不是个合适做事合适行走在湿滑山道上的时候,对阿飞这种已经习惯了这样的生活环境的少年来说,却显然并不是一件难事。

王怜花不大喜欢他的这种固执,这种固执和坚持对于一个想要在行走江湖中天下闻名的人来说,显然不如灵活变通来得有利。

不过固执的人往往有这种人的可爱。

王怜花目送着他像是一只夜色中行进的孤狼,轻而易举地爬上了山,回到了那个不易遭到野兽入侵的家园。

他回来是为了把墙再堆垒得高一些,以免山壁之下的小小坟墓会在他不在此地的时候,被哪个不速之客给破坏了。

这座坟墓上只有那一支新梅,并没有写上姓名的墓碑,就算王怜花再如何聪明他也无法透过坟墓来判断埋葬在这里的人是谁。

不过等到阿飞去外面搬运石块木头的时候,他干脆潜入了屋子。

这座小屋的卧房只有两个,一个便是那铁剑少年的,里面与其说是井然有序,不如说是实在没有什么东西,他过着过分清贫寒酸的生活,在这屋中更加得到了印证。

而按照王怜花旁敲侧击地跟铁化鹤打听,这少年跟着自己的母亲搬来此地已经有十余年了,可惜他也只在二人来此的第一日见到过那个白纱覆面的女人,之后便再没见到过她。

这并非是个临时伪造出的生活环境。

他叹了口气,突然觉得自己疑心对方来历不明还别有用心实在是有些没必要,转而推开了另一间卧室的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