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第3/6页)

一开始比较好搅拌,到了后面,越来越粘稠,搅拌的难度也越来越大,没动过手或者力道不大的都搅拌不动。

严琼掏出手机百|度了一下,没翻到,扭头看向蓝瑜,“普粄是啥?”说完换了个关键词,“和黄粄有啥关系吗?”

“我也只知道叫做普粄,和黄粄没有关系。”蓝瑜耸肩。

普粄是粘米磨成米浆,然后倒入铁锅里加入适量的碱水,缓慢搅和成糊状,然后倒入容器里面定型。容器一般是大铁盆,等到晾凉成型之后倒扣在干净的桌子上,用菜刀切下一块,直接切成条状备用。

起锅烧油,葱姜蒜爆香,瘦肉或者腊肉炒香,然后加入切成条的普粄,加入适量的盐就可以起锅了。

一般当做菜来吃,当然,小孩子和年轻人把这个当成饭吃,盐放少一点就行了。

一整个普粄是没有味道的,因为是粘米米浆制作的,不粘,切的时候也很好切。

黄粄的制作过程比较麻烦,选材也有讲究,普粄就南方的粘米就可以,碱水也没有要求。

黄粄主要使用的原料是一种糯性(即软硬度),在粘米与糯米之间的稻谷。

找到一种被称为黄粄树的丛生灌木,直接烧成灰制作出碱水。

作为黄粄原材料的稻谷碾成白米,筛选干净,直接用冷水浸泡,泡得时间够了,就直接用木桶蒸熟,加入前面制作好的碱水,拌匀晾凉,再次上锅蒸熟。

蒸熟后倒入石臼,先用专门的木锤将米饭轻轻地碾碎,然后开始用力的舂打,直至打成糊状,最后倒出来装盆,可以放到脸盆里定型,也可以用手团成长条状,便于售卖。

一般直接吃就随意了,黄粄比普粄粘性大,炒着吃的时候,要先煎至两面金黄,不然很容易黏在一起。

相比较于黄粄定型冷却后会变硬好保存,定型冷下来的普粄保质期就没那么长了,要是春天天气热,比较容易发霉。

严琼看了看关于黄粄的描述,又看了看锅里的糊糊,扭头看了一眼蓝瑜:“好吃么?”

“你等着。”蓝瑜看了一下灶里的柴火,暂时不用看着,往东边走去。

明天清明,要准备的东西有点多,黄粄和普粄都得有,还有白粄。

前文苎叶粄的时候说过,白粄一般被这边当地的村民当做祭祀所用,或者谁家老人要是去了,等白事做完就要给全村发做好的白粄。

祭祀和白事的白粄,做法和普粄差不多,粘米磨成米浆,倒入锅里,小火搅拌成糊糊状,这期间一定要加入一点盐调味。

白粄的糊糊要比普粄的更粘稠一点,有点像是黄粄从石臼里出来的那样,水分比较少。

这时候就要准备好清洗干净的木头磨具,磨具就像是一个洗衣服的棒槌,侧面切了一刀变成两部分,中间挖空,雕刻上梅花等图案,把适量白粄糊糊放进去,棒槌用力合上,一个印上花纹的白粄就做好了,放到一旁晾凉就行了。

蓝瑜过来的时候,钟老正在印白粄,看到蓝瑜乐呵呵的打招呼,“来了!”说完指着正在炒普粄的林大勇,“刚好新的一锅出炉。”

蓝瑜笑:“我就是冲着这锅来的。”

钟老:“哈哈哈哈!”

蓝瑜装了一大碗炒普粄,里面有笋丁,腊肉,大蒜叶还有豆芽菜,还有一些小虾米,闻起来可香了。

听说蓝瑜还要炒黄粄,林大勇看了看身后的桌子,指着一个倒扣的盆道,“那里还有一盘炒黄粄,你拿去先吃。”

蓝瑜应了一声,正要走就听到等在林大勇前面排队等着炒普粄的游客眼睛一亮:“还有炒黄粄!”

林大勇连连摆手:“没了,最后一份。”

游客露出失望的神情,后面排着队的也纷纷探出脑袋喊着还有炒黄粄,他也要一份。

林大勇赶紧提高音量,“炒黄粄没有了!一点都没有了!而且炒黄粄太麻烦了,今天不炒了!”

黄粄要先煎至两面金黄,太费时间了。

本就是被村长拉来帮忙的林大勇不想再炒黄粄了,普粄多好,切条直接炒,然后就起锅。

正要把自己手上刚买的黄粄拎起来说我出原材料的游客一脸失望,“行吧,来一份炒普粄。”

林大勇爽快的应道:“好嘞!”

铁锅里想起噼里啪啦让人愉悦的声响,然后就是腊肉的香气在空气之中开始飘散。

蓝瑜端着炒普粄和炒黄粄离开的时候回头看了一眼林大勇,深深表以同情。

带着游客到处采摘各种野菜的村民多了,广场这边人手就有点不够,农庄开业,清明,游客更多了,广场这边人手严重不足,原本没有来摆摊的林大勇等人也被村长抓壮丁了。

尤其是清明节到来之际,村长给游客提供了炒黄粄和炒普粄之后,好些农庄里的游客都出来尝一尝这难得的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