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故土(二更合一)(第2/3页)

“嗯。”赵渊点头,“韩传军心思敏锐多疑。聪明反被聪明误……他一定没想过,我们减灶,是真的只带了一千人在前面做诱饵。”

赵渊仔细看舆图,指着开平卫西侧的北山道:“在这里让萧绛他们留个口子放田允恩进来,就地吃掉,警惕所有传令兵,绝不可以放出任何一点消息。等韩传军进来后,却要留出狭小的关隘,通往独龙口的。给他们希望……他们便不会垂死反扑。三万人,一点点地蚕食掉,足够了。”

“好,我立刻让人送信给萧绛。”谢太初说着已经提笔研磨,又看赵渊一眼,“殿下不问田允恩的先锋队伍里都有谁吗?”

赵渊还在仔细分析战局,随口问:“都有何人?”

“段宝斋。”

赵渊愣了愣,抬头看他:“段玉书?”

“正是。”

肃王想起过往种种,沉默片刻,忽然道:“我们结拜兄弟,也许不能一起喝酒了。”

*

赵渊从噩梦中惊醒,他翻身坐起,急促喘息。

汗和泪的混合物从他脸颊滑落,滴落在了被褥上。他怔怔地看着膝盖上的被子……过了好一会儿,才意识到自己的双腿已经可以走动了。

身侧被子被叠起来了,床榻上是空的。

谢太初并不在身边……

他原本希望用婚姻将谢太初绑在身边,可不知道为什么,草原大婚短暂的亲昵后,谢太初却反而待他更加恭敬有礼,更加疏远。

不像是夫妻……更像是君臣。

夜间帐中他总是在等待谢太初的时候迷糊入睡,早晨清醒的时候,谢太初早就起身。若不是半夜会被拥入一个温暖熟悉的怀抱,他几乎要以为谢太初彻夜未归。

赵渊有一阵的失落,可是很快的他又让自己振作起来。

如今韩传军五万追兵将至,开平卫一片焦土,正是生死存亡之际,容不得他悲春伤秋。

他翻身下床。

门口的铜壶内洗漱用水还温着,外间的炉子旁边还有一钵肉粥……是谢太初走前留下的。

他依旧细心温和,便是在这样的细节中,也让人忍不住要胡思乱想。

赵渊洗漱更衣,用过早饭,这才穿好曳撒与比甲,戴上大帽掀帘子出去。

陶少川在账外等候多时了,见他出来,连忙撑开伞跟了上去。

*

帐篷外的开平卫满目疮痍。

除了被烧得漆黑的内城墙外,再无完好无损的存在。

道路上堆满了瓦砾,偶然可见没有被完全烧毁的横梁,上面绘制的繁华图案,在诉说着这座边塞之城之前是何等的富足安定。

这里其实已经沉睡很久了,如今他们的到来,让这片被遗弃的城池变得喧闹。

将士们砍了周围所有的树木,运进来,加固内城的城门。直接用钢钉钉死了城门,不让人进来。

淅淅沥沥的小雨,湿润了荒野中的这座孤城。

赵渊在城池中步履蹒跚,然后他在一片废墟前停下了脚步。

“这里原本……有一对铜狮子。”他忽然说。

陶少川去看,那对铜狮子的位置,如今只剩下一点融化的底座,剩下的怕是都让人偷走了。

两个铜狮子间,便是曾经的肃王府大门。

红漆金钉兽面摆门。

曾经这里宾客往来络绎不绝。

赵渊踩着砖瓦废墟从那不存在的大门走了进去……荒芜中,他似乎看见记忆中的肃王府。

“王爷……”陶少川有些不安,喊了他一声,“雨下大了,我们回去吧。”

年轻的肃王并不理睬,他穿过瓦砾,越走越快。

陶少川只能狼狈跟着他。

剩下墙壁的回廊,又过那些曾经记忆中的院落,有母亲的、大哥的……还有家中其他亲眷曾经居住。

路边湿哒哒的那些枯藤下,安静爬过许多壁虎。

只剩下断壁的穿堂上,有燕子衔泥做成的巢。

叠石山上的书斋中,他与大哥在同一个夫子的课上走神。

还有藏书阁、映日厅、泗水台、回枢堂……

每一个建筑,都曾在岁月中沉淀了无数的过往,又叠加着属于肃王宗亲的新的回忆。

这座王府从未这般安静。

更不曾这般萧瑟。

赵渊越走越快,越走越快。

他穿过了水榭,还有假山、凉亭……猛然停下了脚步。

陶少川气喘吁吁地跟过来,发现眼前一片开阔。

“王爷……”陶少川没敢大声惊扰他。

因为这一刻他的身形太过悲戚孤寂。

过了一会儿,有脚步传来,这脚步声赵渊熟悉,便没有回头去看,很快的,一把伞遮住了淅沥的雨水。

接着有人轻轻擦拭他的肩头。

是谢太初。

“这里原来是镜湖。”赵渊道,然后他又指了指湖边的一棵枯树,“那里……有一株上百年的石榴树。每年秋天……都会结好多石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