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第2/4页)

或许,陛下并非腻味了,而是因为摘星楼一事。

身为皇帝,已然答应了爱妃的事情,却出尔反尔,必然不成。可为了这件事,外头还跪了个兵部左侍郎,朝廷上下也是对此事多有意见。

本来压一压就算了,可这周谦是跟圣人杠上了,怎么都不肯松嘴。

现在的圣人,是被架在了台阶上。

如今,只有这位雀昭仪自己去送台阶才能将圣人送下来了。

只可惜,这位雀昭仪在争宠上颇有手段,却看不太清朝廷形势,一心一意要孩子,却不知道圣人早已焦头烂额。

雀昭仪听完婉莹的点拨,顿时如醍醐灌顶。

原来圣人并非是因为她没新花样所以不来,而是被摘星楼一事架在了半空中,下不来了。

雀昭仪吓出一身冷汗。

这事可比子嗣重要多了!

后宫之中,女人相争,这些人巴不得她赶紧死,怎么可能来提醒她这么重要的大事!

“摘星楼一事,是你说要建的,现在又说不要建了?”御书房内,圣人坐在摆了一叠奏折的书案前,明黄色的龙袍带着令人不敢直视的威仪。

他听到雀昭仪的话,脸上显出怒色。

跪在地上的雀昭仪看到圣人的表情,心中打起了鼓。

难道她猜错了?

“陛下。”雀昭仪小心翼翼地跪到圣人脚边,将自己的脸放到他的膝盖上,露出自己柔软的脖颈,像只乖顺的猫儿,“臣妾昨夜入梦,有个生得与陛下极其相似的小儿跟臣妾说,这摘星楼若造起来,恐影响臣妾的身子,难有孕呢。”

雀昭仪说得情真意切,她是真想要为皇帝生下一个皇子。

皇帝本来就在找台阶下,雀昭仪不知道为什么突然开窍了,还把台阶送来了,圣人呵斥了几句,就顺势下了。

“算了,本就是给你准备的生辰礼,你不要朕还省心了呢!”话语中是带着怒气的,可细听下来却像是狠松了一口气。

打过巴掌,圣人又给甜枣。

“孩子嘛,总归会有的。”圣人的手抚过雀昭仪的脸。

圣人十分相信自己的能力。

“嗯。”雀昭仪依偎在皇帝怀中,脸上露出幸福的笑。

一直守在御书房门口的老太监郑松听到这段对话后,轻轻点了点头。

如此,摘星楼一事就被放弃了。圣人对外宣称,念在民生艰难,为了百姓,这笔钱还是先拿去赈灾吧,总算是堵住了以周谦为首的一帮官员的嘴。

在外头跪了两天两夜的周谦被郑松扶起来。

“周大人,圣人说不建摘星楼了,还封你为都御史,巡抚山西、河南等地,赈灾济民。”

周谦原本惨白的脸色顿时精神起来,他一把握住郑松的手,“钱呢?”

郑松:……

“摘星楼那笔银子,都归你了。”

听到此话,周谦终于将撑着的那口气咽了下去,然后两眼一翻,彻底晕厥。

郑松吓了一跳,赶紧让人给周谦灌了一大碗盐水,等人顺过来了,让安排人把周谦抬回府去。

兵部左侍郎府内,周谦躺在床上,又被灌了一碗祛暑汤,总算是彻底清醒过来。

他身边的周夫人侧坐在床边,腹部微隆,正在替他将膝盖上绑着的棉布去掉。

虽然膝盖上绑了棉布,但毕竟跪了两天两夜,这腿没废掉才是真幸运。

周夫人哭得双眸红肿,周谦安慰道:“你当我傻啊,我时不时晕一下,往地上趴一趴,这不是休息嘛。”说着话,他伸手抚上周夫人的肚子,“为了孩子,为了你,我也会好好活着的。”

“还要为了百姓,我知道你这个人。”周夫人接了一句话,然后想到什么,从怀中取出一封信递给周谦。

“这位游先生到底是谁呀?就是他让你去御书房前面跪着的吧?这棉垫也是他给你准备的?”

“嗯。游先生……”周谦拿过信,轻轻摇了摇头,“我也不知,可是他料事如神,若非他给我出了这个主意,我怕是要撞死在御书房门前的石柱上为民请命,让圣人开眼看看这人间炼狱了。”

周夫人的眼圈又红了,可她无法阻止,因为她知道,周谦是有大志的人,有些人天生就注定是要这样活着的。

一个人,若是没有了信念,那就是没有了生的希望。她宁愿周谦像老鹰一样在天空中翱翔,也不愿意他像行尸走肉一样的活着。

“信里说什么了?”周夫人一边替周谦揉腿,一边询问。

“信里说,虽然中原旱灾,但四川、湖广等地粮食丰收,我可以派人带着公文去那里购买粮食运回灾区。还说等这次旱灾过去,我在秋后一定要带着百姓修筑堤坝,抵御秋涝。”

“这游先生可真是神算子,还能算到秋涝呢?”周夫人好奇。

“是呀,可能是天佑我大周,上天才会派下来这么一位游先生。”周谦拿着信,视若珍宝,然后他抬眸看向坐在自己身边的周夫人,眼中满是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