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八章 支柱与污染

高凡筹建画室的经费问题。

用另外一个奇异方式得到了解决。

他获奖了。

或者该说,他获得了奖励。

得知高凡已经回到天美后,这份迟到的奖励终于到达了高凡手中。

其中包括一份荣誉证书,和三十万现金。

荣誉证书上写着:

‘尊敬的高凡:

承蒙您热情支持文物、博物馆事业,将钧瓷天青色敞口大花瓶捐赠国家,交由博物馆馆藏,对您的爱心捐献表示由衷的感谢和最崇高的敬意。

故宫博物馆。’

是一位故宫工作人员特意从平市赶来,把证书和奖金交到了高凡手上。

高凡非常开心得握着这位工作人员的手,问:“就这些?”

“这……”这位工作人员以为高凡嫌钱少,不禁有点为难,为难的是,这钱的确少。

坊间有传‘纵有家财万贯、不及钧瓷一件’,后来随着钧瓷传世艰难,这句话里的‘一件’,变成了‘一片’,可见其珍贵。

而高凡所捐献这只,通过技术手段断定,是宋徽宗时期所制,徽宗时是宋朝艺术文化的鼎盛期,钧瓷制造技艺也达到一个高峰,这可是名副其实的国宝,不仅价值连城,同时也否定了学术界一种钧瓷应产于明末清初的论断,具有极高学术价值。

更值得尊敬的,是这只钧瓷瓶是从国外运来,完全可以在国外拍卖,按照之前类似文物的拍卖价格,其成交价至少在1亿美金,这可是天文数字的财富,所以,虽然争取了最大额度30万的奖励,但故宫上下都知道,这与捐献者的贡献相比,不值一提。

“不,我不是说钱少,我是说,不送个故宫常年进入门票,还有参观《千里江山图》之类的国宝资格么?”高凡嘿笑着问,三十万对他来说已经惊喜了,解决了他不得不去吃软饭的大难题。

但他的确还想看看故宫博物馆内不对外展示的珍藏。

“这个好安排,好安排~”那工作人员笑着说,“《千里江山图》要特批申请,《游春图》是可以看的,还有《平复贴》《伯元贴》《兰亭序》这些,都可以安排一下。”

“那就太好了。”高凡握着这位工作人员的手,上下摇晃,“最好能看《千里江山图》。”

“我们去申请。”工作人员承诺。

……

冯元将近一年没见高凡。

见面后上下打量着高凡,随即叮嘱道:“小高,你可要保重身体啊。”

看来大家都担心高凡早夭。

“来,我给你介绍一下,这位是马观复马馆长,这位是王大师。”冯元介绍其身边两位。

高凡对这两位也熟,一位是国内收藏界的名人,另外一位演出过家喻户晓的和绅。

“今天沾老弟的光啊~”马观复笑着说,“看《千里江山图》不用排队,那是什么待遇。”

“末代皇上也没这待遇。”王大师捧场,“但我要是一只徽宗时期的钧瓷大瓶,我就天天睡觉抱着,抱够十年再捐出去。”

“你肯定不会捐,你得抱到棺材里去。”马观复打趣,“就得是高老弟这样的艺术家,才能做出这种惊天动地的事来。”

“客气客气。”高凡笑呵呵得说。

……

故宫。

特别为高凡开的专场。

《千里江山图》在戴着白手套的工作人员手中慢慢展开,其上的青山绿水之色,时隔千年而历久弥新,其翠青黛绿之美,宛如在灯光下闪耀着神奇的光。

马观复和王大师都探着脖子去瞅了,即便是专场,也不可能让他们尽情目睹,只有半小时,这已经是报上级主管部门特批的待遇,而冯元早就看过这图,只是稍稍感慨一下,便忙是展开自己手中的卷轴。

他手中是《千里饿殍图》,虽然是新得,但展开后,其卷轴上翠青碧绿色之鲜亮,还不如那幅经过上千年、但被每一代收藏家都视若珍宝的《千里江山图》,可见这幅《千里饿殍图》在坊间流传时遭了多大的罪。

“……一样的笔法,一样的涂色。”冯元一边对照一边说。

马观复和王大师两位,半是专家半是来占便宜的收藏家,他们也对比着两幅画,得出的结论与冯元一致,那就是这两幅画,成画时间应该非常接近,甚至技法也非常相似。

“但为什么有一幅千古流传的佳作,另外一幅如此拙劣的残品呢?”马观复不解,“是王希孟的学徒之类所作?”

“应该都是王希孟所做。”高凡瞧着这两幅画。

对比之后,‘调查’得出的结果,是二者出于同一人手笔,并且,此刻拥有26点神秘学的他,在《千里饿殍图》上,看到了神秘的痕迹,并不是神秘留存,而是这幅画的‘可观性’,被神秘抹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