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

翌日一大早, 沈翠就进城去了。

‘张生’肯定是不用寻的,昨儿个晚上独处的时候,她已经以‘他’的身份写好了一封信, 表明自己放不下家乡和亲人,感谢劳不语等人这几天的照顾, 参加完比试就要立刻回家去了, 往后会定期写信过来。

不过沈家那边倒是要去一趟。

前头沈家人知道她病了,想必还在挂怀。

而且自家也参加完了书院大比,成绩算是很不错,也得给他们报喜。

沈翠出发的早, 到茶壶巷的时候, 沈家几个男人还没出去上工,一家子正在一处用早饭。

见到他来,沈家人自然都高兴得很,李氏挪了挪位置, 主动给她让了个空位。

沈翠自己去灶房拿了碗筷, 挨着郑氏坐下。

一边吃着早饭,沈老爷子和郑氏自然问起她的身子来。

沈翠前头确实累的不轻, 但身子骨是真不错,卸下书院大比这桩心事,昨个儿歇过一晚上, 睡得香甜, 今天虽起得早, 但脸色也比之前好得多。

沈家人看她胃口也不错, 总算是放下心来。

等他们都慰问完了, 就轮到沈翠报喜了。

沈翠先是道:“我知道爹和哥哥们要上工, 不得闲, 怎么娘没带着嫂子们去看热闹?我出来过好几趟,没见着你们还奇怪来着。”

比试场地内是只能让书院人员进入的,并不能带家眷,连周氏都是作为书院杂工进去的。但作为参赛书院,真金白银交了报名费的,就起码也能留几个场外观看的好位置。

郑氏摆手道:“我们大字不识一个,去凑那热闹干啥?没得惹人笑话。”

这话倒也不假,但这人哪有不爱瞧热闹的?尤其书院大比还有比乐舞、乐器的环节,小城百姓娱乐活动少,难得举办这样盛大的聚会,还能不想去看的?

其实早在大比第一日,陈氏就提出来要去看。

郑氏没让,前头她听风就是雨,把陈家婆子的话传到闺女耳朵里,累得闺女真去参加那比试了,为此还病过一场,心里十分自责。

后来她打听了不少消息,知道旁的书院都是为此准备了二三年,初试更是能用人海战术,来防止有人发挥失常。闺女的书院成立才不到半年,里头的人拢共才那么小猫两三只。

这能比出什么好成绩?

所以郑氏虽然确实关心,但特地没去看,尤其陈氏是奔着去看沈翠的笑话的,她就也不让家里其他人去。

这样比输了,甭管输的多难看,大伙儿只做不知,给闺女留着面子。

要不是沈翠提起,郑氏还准备接着假装不记得这事儿呢。

但既然沈翠提了,郑氏就知道结果比自己预想的好,催着她快说。

沈翠也不卖关子,先说了自家书院无惊无险地通过了初试,又意外获得了弘乐书院老山长的赏识,被保着进了复试。

但再后头就比不得人家了,所以退赛了。

这结果说完,沈家人自然都帮着高兴,郑氏乐呵呵道:“我儿真是出息,我听说往年咱们这县城里头,除了青竹书院,其他小书院都进不到复试呢!”

就陈氏一个,酸的不行,她侄子跟着黄举人读书,前头都觉得是自家祖坟冒青烟了,但书院大比这样的盛会,黄举人连参赛的资格都没有。

当然其实黄举人若是有心想参加,搞个书院名头,交个报名费也能下场。

人家没下场,纯粹是私塾小班教育,收学生都收不过来呢,他本人又不会君子六艺那些东西,何必搀和这个?

但陈氏并不懂这些,就是既眼热又泛酸,再看一样身边听到读书两个字,就跟见了猫的耗子似的儿子,她早饭都比平时少喝了半碗粥。

沈翠本也不是来和她分享喜悦的,就也不管她,吃过早饭,送了沈老爷子和俩哥哥出去上工,她也没在沈家多待,书院的时间增益还得她到场了才能用呢。

从沈家出来后,沈翠就去买点心了。

按着人口,她给劳不语师生三人一人买了一大包桃酥。

一包桃酥里头有十二块,怎么也够吃上几天了。

这种精细东西,一直到现代社会八.九十年代都不是家家户户吃得起的,三包就用去了五六钱银子。

另外她自己往后也得常驻书院,倒也不必吃的那么精细,买些馒头、烧饼这样的便宜东西,回头翻热一下也能充饥,花了一钱多。

后头她就又去添置了一些纸张,买了几支笔,那银子就花的更多了。

但这些又确实都是生活上的刚需,不能省。

沈翠提着大包小包的东西往家走,还没出城,她发觉哪里不对了——系统哪里就是那么大方,大比复试就给逆天的奖励,其实也是在挖坑啊!

先不提那增益buff起效的条件严苛,想长久的使用,后头多少都会需要她购买一些提高注意力的道具,吃喝和笔墨纸砚上头的花销,那也等于成倍增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