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第2/3页)

当然只是愿意还不行,还得搞一些优惠政策。

赵旸之前取消了不少优待读书人的政策,但是在北方并没有完全取消。

北方真的太穷了,又经常被西夏和辽国骚扰。如果不保留一些优待政策,北方人是不愿意去读书的。

苏辙调去北方任职,除了扩大读书人数,还有一个重要任务,那就是发展北方的经济。

这三年来,在苏辙的治理下,北方发展地还不错。不过,不彻底解决西夏和辽国,北方的经济永远发展不起来。

这时,元松走了进来,恭敬地说道:“殿下,张福求见。”

赵旸一听这话,忙说道:“让他进来。”

没过一会儿,元松就带着一个二十多岁,长相清秀,身材清瘦的内侍走了进来。

“见过殿下。”

“起来吧。”赵旸温声问张福道,“都准备好了?”

“回殿下的话,一切都准备好了,就等殿下一声令下。”

赵旸看向元松,吩咐道:“元松,你去一趟司天监,让他们在下个月内选出最好的日子。”

“是,殿下。”元松说完,退了下去。

赵旸又问道:“船没问题?”

“殿下,所有的船都试了,没有任何问题。”张福非常认真地汇报道,“小人也把所有的船仔仔细细地检查了三十遍,确定没有任何问题。”

“下水也没有问题?”

“没有,一切都正常。”

听到张福这么说,赵旸心里就放心了。

“从明天起,开始准备物资。”

“是,殿下。”

接下来,赵旸非常详细地跟张福说准备的物资有些哪些。

张福是张茂实收的徒弟,也可以说他从小被张茂实抚养长大,深受张茂实的影响。不仅武艺高强,并且做事谨慎认真,最重要的是他对赵旸忠心耿耿。

三年前,赵旸研究大宋舆图时,忽然想到了海上贸易。

其实,大宋的海上贸易非常繁华。这些年来,大宋的瓷器、茶叶、药材和布料源源不断地卖到海外。

赵旸想到了明朝的郑和下西洋。他认为大宋的海上贸易这么繁荣又方便,为什么不学郑和下西洋,这样会让大宋的海上贸易更加繁华。

除了把大宋的东西卖去海外,还要把海外的东西带回大宋。

赵旸就跟宋仁宗提出派人下西洋的提议。

海上贸易带来的收入是非常客观的。

宋仁宗赞成了赵旸的提议。

从三年前起,赵旸就为下西洋做准备。

下西洋前的准备真的太多了,当然首先得准备好船。

宋朝的船是非常不错的,但是赵旸觉得跟明朝的船相比,还是逊色了点。他就让皇城司的工匠们把明朝的船弄出来,当然不能舍弃大宋船只的优点。

结合明朝和宋朝的船只的优点,创造出新的船。

就在去年的夏天,新的船只造了出来,并且一直在试水。

试水到现在,终于没有任何问题。

船造好了,接下来就是人。

赵旸就参考郑和下西洋,就从内侍里挑选一个人做下西洋的领导。

张茂实向赵旸推荐了张福。

在张茂实推荐之前,赵旸是知道张福的。

张福一直以来身为暗卫,在暗中保护赵旸。多亏了他的保护,赵旸这些年在宫外没有出事。

他除了武艺高强,为人谨慎以外,也非常有心机手段。张茂实把他当做继承人培养的,等张茂实老了,张福将会接管皇城司。所以,赵旸觉得派他下西洋最未为合适。

赵旸又从皇城司里挑选不少侍卫。他还从杀破狼军里挑选出不少人,让他们跟着张福他们一起出海。

对了,在船上,赵旸还装了火铳、火|药和炮。

皇城司一直在研究木仓、火|药和炮。但是前几年,一直没有弄成功。好在两年前,终于弄成功了,不过炮并不是很成熟。

赵旸搞下西洋的计划,除了发展扩大海外贸易,还有重要一点,那就是找到美洲大陆。当然,目前肯定没法找到,但是以后说不定能找到。

等司天监选好下个月的吉日,张福他们就能出海了。

东宫里,赵旸和张福商议出海的事情。

宫外,王胖胖慢悠悠地前去官学。

这时已是申时,县试的正场成绩已公布。

等王胖胖不急不慢抵达时,等在官学门口的学子并不多了。

看到自己成绩,并且见自己考中的学子们自然已经高高兴兴地离开。留在官学门口没走的学子们是没有考中的,他们不相信自己没有考中。

既然来到官学门口,那就顺便看看自己考了第几。

王胖胖一眼就看到自己的名字赫然写在榜单的首要位置,微微惊了下,随即就恢复镇定自若的表情。

对于自己考中县试第一名这件事情,王胖胖心里并没有什么欢喜。就像赵旸说的那样,他对于自己在县试考第几并不在乎。再者,在县试考第一也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