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章(第2/3页)

平妈妈噗哧一笑:“要不拿这橘子在火上烤一下。”

明珠摇头表示拒绝,除了番薯和肉她现在不想吃任何在火上烤过的东西。

隽哥儿入学的事还没过年的时候她就跟苏重说过,两人得出的结论就是看隽哥儿是怎么想的。

古代的规矩孩子们在府里就是个启蒙,如果有族学的话就会连着读到十多岁就考科举,要是没有族学一般七八岁的时候就要去书院上课。

隽哥儿的先生跟她说过,隽哥儿比一般孩子要聪明许多,本身又是个好学的,一直上启蒙的课程太耽误了,还是尽早入学为好。

在她看来小孩上学是一件很正常的事,不过因为隽哥儿就像是“别人家的小孩”一样,书知道自己去看,练字也从来没人督促他他就能练得好好的,虽然表面看不出来,但是她能感觉隽哥儿是个不服输的性子,上次被姝郡主的侍卫揍了,这些日子他花在训练拳脚的时间就多了许多,大概是等着有机会报仇。

“太太,少爷小姐们来了。”

明珠应了一声,就见四个孩子进了屋,由隽哥儿领着跟她说了依次跟她说了祝词。

可能是当着弟弟妹妹的面,隽哥儿比刚刚要认真许多,说了一长串祝词,还诵了一首诗。之后玫姐儿和画姐儿都是中规中矩的,琅哥儿倒是歪歪扭扭的福了福身,奶声奶气地道:“祝娘亲吉祥如意,万事……”

可能是觉得后面说的词跟前面是一样的,琅哥儿一下子就卡壳了,两只小肥手卷着,呆愣愣的看着明珠,不知道接下来要说什么。

明珠见状咧嘴一笑:“想不到就别说了,过来娘亲拿红包给你。”

琅哥儿撅了撅嘴:“不要……”然后看向玫姐儿。

玫姐儿便小声提醒了一声,琅哥儿完完整整的说完了,才迈着小腿跑到了明珠的旁边,搂着她的腿嘻嘻的笑:“子琅聪明吗?”

“聪明。”明珠毫不吝啬地夸奖道。

孩子们来了,苏重没一会也过来了,孩子们给他也拜了年,大伙就一起去了苏五姑住的院子,又拜了一回。

本来这个拜年明珠是想沈明博一起来的,他非说自己不是苏家人,不要跟他们一起,明珠又怕他钻了牛角尖,劝了劝他不愿意就随了他。

见他们过来,苏五姑笑的合不拢嘴,挨个给了他们红包,连苏重和明珠都没有漏下。

一群人留在苏五姑这里说话,苏五姑见苏重和明珠互不搭理的样子就愁得慌,这小儿女的也不忌讳,大过年的也不知道闹什么脾气。

“重儿怎么你媳妇一说话你就不说话了?”苏五姑装作无意地说道。

苏重闻言抬眼看了明珠一眼,明珠恰好也侧脸看他,正好看到了他脸下的那一道浅浅的红痕。

原本她还想着他能被毁了容,但没想到多了道伤痕不觉得他脸毁了,反而觉得他看着比以往还多了一分味道,简直不合逻辑。

对视了一眼,两人一起调开了视线,苏重含笑地喝了一口茶:“姑母你多心了,我只是恰好不想说话。”

苏五姑看向明珠:“那重儿媳妇呢?难不成也是恰好不想说话?”

明珠摇头:“我觉得爷每次说的话都挺好的,觉得不用再接。”

苏五姑哭笑不得,真不知道怎么说这些孩子的事。

为了不让苏五姑继续这个话题,明珠本来打算等到只有她跟隽哥儿的时候再问他读书的事,就提前问了。

“子隽,翻了年你就六岁了,想不想去外面的书院上课?”

隽哥儿本来是在跟玫姐儿说话,听到这句话,愣了愣,舍不得的看着明珠:“是不是入了学,子隽就不能天天见到娘亲了?”

苏重的意思是把隽哥儿也送到青山书院,他要去上课当然不能像沈明博那样两天打渔三天晒网的,青山书院离的远估计就每七天能回家一次。

明珠见他仰着头,眼里像是含着泪似的,原本不觉得这样几天见一次有什么,可见到他这样心里也有了些触动,揉了揉他的脑袋。

“那要不换所近一点的书院上学?”

隽哥儿眼睛亮了亮:“可以吗?”

“这附近可以每日回府的书院都一般,子隽去青山书院不是你早就说要的吗?”苏重在一旁煞风景地淡淡说道。

隽哥儿表情黯淡:“子隽一时忘了。”

明珠斜眼看向苏重,那时候她跟他说隽哥儿入学的事情的时候,他还笑盈盈的说一切都看他是怎么想到,现在不如他的意了,就来搞这招,一看就是装开明的家长。

“学习在于自己,跟书院没什么关系。子隽你要是不想去青山书院,在附近的书院上学只要你认真念书,娘亲不相信你就会越学越差了。”

“娘亲说的很对。”隽哥儿点了点头,像是下定了决心,侧身看向苏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