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 曙光(第2/3页)

周士弘的一跪,让在场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唯独担忧起台上被王彦挟持的皇帝,周士弘随后起身,挺直腰杆,作为军人、将领,一双鹰眼冷盯着台上的叛贼,“在你拉拢我之前,是否忘了,我是汉人,你可以为前朝的君主舍身,那么我,也可以为了我的君与国,赴死。”

周士弘的态度,也让皇帝虚惊了一口气,在权力的诱惑之下,这一场变局到最后,周士弘成为了最关键,他可以杀了所有人,因为今日这场变故中有太多的理由可以利用,栽赃他人,让他成为新朝的最大功臣,甚至是取代。

“动手。”

就在周士弘一声令下,王彦便拿着刀气急败坏道:“狗皇帝,死也要让你陪葬……”

砰!

在一声火铳之下,王彦手举的佩刀掉落在地,皇帝拾起刀,拖着受伤的身体与难以站立的双腿,企图与身侧挟持的贼人一战。

“够了!”殿内女子一声大喊,使得交锋的两队人马静止了下来,杨氏看着殿内一切,自知已没有了胜算,“我败了,这一切都是我主谋,贤妃刘氏的生母是王府内的仆人,曾受我父恩,要杀便杀我一人,他们都是无辜的。”

“郡主不可,郡主。”这些前朝的遗孤,臣子、将士之后,如今为复仇潜入京城,他们手握佩刀,不忍的看着杨氏。

杨氏看向赵希言,“殿下还欠我一个承诺,而他们,就是我的就是向殿下最后提出的条件。”

王彦已经倒地,皇帝毕竟是武将出身,况且周士弘带来的禁军还配备着火铳,人力又岂能与火器相比,她不想这些人再做无谓的牺牲。

皇帝握着带血的刀,手捂着胸口退到一处,随后向赵希言说道:“对于这些人的处置,朕把权力交给你。”

赵希言看着杨氏,“让他们放下武器,不要再负隅顽抗。”

——

永康七年冬,一场宦官乱政的兵变在左军左都督周士弘的入内后化解,皇帝下诏恢复燕王爵位,逆党全部被抓获,包括通政使高升,奉天殿之变的当日,贤妃自缢仪柔殿,因孩童哭声之大而惊动了看守,但发现救下贤妃时早已经断气。

永康七年冬末,仍以内命妇皇妃之礼下葬贤妃刘氏,皇子交由乳母照看。

事后,周士弘才知道晋阳那夜说的话,投敌蛰伏静待时机并非是皇帝的意思。

受召入见前,周士弘找到了晋阳公主,他知道天子的疑心都重,这些时日便让他日日恐慌,“私自带兵入殿,是某逆的大罪,公主这不是害我吗?”

晋阳公主却笑了笑,“若换做别人,事后一定人头难保,但你是周将军。”旋即走至他的身侧,小声道:“燕王殿下会同陛下说,将军所做一切都是她安排的,将军大可放心。”

周士弘听后,忽然对于晋阳公主有了极大的改观,同时也明白了新城侯为何会如此折服,便深深作揖道:“保得国家安宁,虽死无悔,公主大义炳然,殿下有您,不可不谓之福。”

真投敌的高升已被抄家处斩,而对于周士弘,皇帝迟迟没有降下赏罚。

——乾清宫大殿——

皇帝的气色较之前好转了许多,但战场上的伤伤及了根骨,使得皇帝再也无法直立行走。

“二郎,你怨我吗?”皇帝半躺着,榻前是炭盆,后被褥盖着双腿。

赵希言坐在一张三角凳上,随后从袖内拿出一封似诏书的东西,“那夜爹爹送的生辰礼,儿岂会不明白良苦用心。”

皇帝长吸了一口气,“你母亲比我会看人。”

当皇帝说出这句话时,赵希言便明白了,她的爹娘,似乎都认可了晋阳公主,“爹爹……”

“我总是将你当做孩子,替你安排好一切,包括将来,我自负的以为着,以父亲的姿态,却不曾顾及你,也忘记了你已长大成人,有能力撑起比为父要更为广阔的天……”

皇帝看着赵希言,“那张椅子,日后你想给谁都由你自己。”

炭盆之前,父子敞开心扉说了一夜的话,期间只有一个老太监入内侍奉茶水与汤药。

没有人知道这一夜,这个帝国的执掌者年过花甲的老人与自己的嫡子说了什么。

但次日升起的朝阳,宛如日后蒸蒸日上的大明帝国,清晨的第一缕曙光照在奉天殿屋脊的神兽上,斜进东宫新翻的殿堂。

几日后,皇帝召见了卸甲在家的左军左都督周士弘。

周士弘穿着赐服一声不吭的跪在皇帝跟前,皇帝也未让他起身,殿内安静了一会儿后,皇帝开口问道:“你动摇过吗?”

在面对权力的诱惑下,周士弘的确思考过很多东西,“臣不敢欺君,请陛下降罪。”周士弘闭眼跪在地上将头埋低,不用问,也知道答案。

皇帝没有动怒,“对于求生,以及权力的诱惑,相信很多人都难以抵御,朕也不例外,你比朕,要有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