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君如天上月(第2/2页)

“正是,”士人站定,旋即用绢布摊于掌心,将金钗放之,“此钗是否是姑娘之物,方才在下于明徽君碑前所拾。”

-->>

女子见样式眼熟,旋即抬手摸了摸发髻,感激道:“是妾掉的,多谢先生。”

士人将钗子双手不沾的奉上,“物归原主。”

女子见士人举动,想起之前所遇见,这一对比,变产生了极大的差别,“还未请教先生名讳。”

“张九昭,字子言。”张九昭回道。

“你就是今科的探花郎?”女子忽然楞道,旋即又打量了一眼。

“姑娘怎知?”

“兄长一回来便说了先生,还说与先生廷试之前于奉天殿外相识,兄长极赞赏先生的才华,日日说道。”女子回道。

张九昭这才反应过来,“原来姑娘是伯衡兄的妹妹。”遂作揖,“今日之缘,不请自来。”

“兄长说探花郎不仅文采好,人也长得十分俊郎,先前有燕王世子,为京城女子人人称赞,今日妾见先生,论才华与品行及容貌,当要远胜那世子。”孙氏道。

“孙姑娘说的世子,可是燕王世子?”张九昭问道。

“正是。”孙氏点头。

“未曾注意容貌,不过,他是在下的恩人。”张九昭又道。

“恩人?”孙氏不解。

“会试前,我因事而耽搁,至贡院为官员所阻,是世子出面相帮,后又因时辰即将锁院,搜身便只走了个形式,这才没有耽误,未缺会试,方有今日的进士及第,”说罢,张九昭擦了擦额头,“说来惭愧。”

“按先生之言,那世子还是极好之人了。”孙氏道。

“身为王公贵族却没有丝毫的官威,这已是难得,”张九昭回道,“且燕王府的权势,天下谁人不惧。”

“先生说得在理。”孙氏道,又问,“先生也是来这栖霞寺祈福的么?”

张九昭点头,“听闻寺庙里的弥勒佛极为灵验,我来为自己即将入仕求一个平安顺遂,寒窗苦读二十载,不求封侯拜相,但愿能为君王分忧,为天下百姓谋福。”

--------------------------------

——燕春阁——

紧闭的门忽然打开,一阵春风从楼阁临街的长廊吹入,随着门开风也扑面而来。

晋阳公主左右见之连忙上前跟随,晋阳公主跨出房中,与花魁对视一眼后冷漠的离去。

陈平见状连忙入内查探世子的安危,“世子。”

赵希言负手站在外边的长廊上,望着楼下的街道,正对燕春阁的东门,晋阳公主走出,登上车架时还抬头往燕春阁东楼的楼顶瞧了一眼。

四目相对,深远的目光中相互猜不到心思,却又相互明白着什么,是无可奈何,也是可惜。

“驾!”

——轱辘轱辘——

马车拐进深巷消失在长街的尽头,赵希言将手伸出搭在栏杆上,剩下满脸的愁容与一身的颓废之气,“这世道的人,到底是为什么而活啊。”

官宦得陈平吩咐轻轻走到赵希言身后,“您每次与晋阳公主交谈完后总是一脸的不开心。”

“是吗?”赵希言冷笑一声。

官宦皱起眉头,“您将难受全写在了脸上,哥儿以前从不曾这样。”

“你出去吧。”赵希言撑在栏杆上,弓腰埋头望着脚下,“我没事。”

官宦见状也不敢再多言,叉手弓腰道:“奴婢告退。”

随后,楼阁木地板上响起轻柔的脚步声,裙下的绣花鞋站停于赵希言低头可见之处,离得极近。

“楼内有汾酒。”杨书瑶道。

赵希言顺着声音抬头,“罢了。”旋即直起腰身向内走去,至躺椅侧瘫软的转身躺下。

杨书瑶跟至房中,倒了一杯还在炭炉上温着的热茶,“世子与晋阳公主…”

杨书瑶有些犹豫的将茶放在躺椅旁侧的茶几上,“究竟是什么关系?”

“没有关系。”赵希言敷衍道,“这是你不该问的。”言语颇冷。

“什么是该,什么是不该,无非是世子想答与不想而已。”杨书瑶不甘示弱的怼道。

赵希言并未与之计较,从榻沿垂下修长的五指忽然颤笑一声,“君如天上月,不肯一回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