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阳春三月,草长莺飞。

此刻距离东部叛乱平定已经过去了将近三个月,北边因为并非战事所在之地,一直相对安稳,尤其是武徵郡这边,因为温鸿多年经营,甚至算得上安定富庶。

自从当日宋南楼带兵离开后,温鸿就一直留心东边的情况,近来风声渐平,他慢慢打听得,在战事结束后,朝廷很快颁布了各种封赏,其中陶驾本人已经是车骑将军,再高一点的大将军职位按朝廷惯例绝不轻许,所以在官职上已经是升无可升,至于爵位,又早早封了抚泽侯,皇帝这次便只给他增加了封邑,同时赐赤金十万斤——这个时代的赤金其实指的是黄铜——并赏赐了陶驾宅邸跟官田,又荫封了他族中晚辈。

剩下的将领多为年轻人,比如宋南楼、陈明跟师诸和,如今都还不到二十岁,东地叛乱后暂未封侯,各自收到赏金五万斤,还得了三品的勋职。

——当日钟知微在平定西夷后,是直接封了曲安侯的,对比这些人的封赏,有人认为天子更偏向于有禁军背景的将领,也有人认为,天子只是格外信重钟知微,毕竟这位内卫统领数度救驾,最终量变引起质变,成为皇帝的心腹之臣。

朝廷因为平叛之事喜气洋洋,北地这边的感受却十分复杂——若是叛乱迟迟不能平息,中枢肯定会召集地方官吏来平叛,那温鸿等人大可以趁着此机会,刷刷声望攒攒兵权,为割据地方作准备,却没料到天子从头到尾都没有启用中部以外的势力,一通操作后,反而导致中枢那边的权威得到了加强。

战事平定后,因为宋南楼曾经到武徵郡借粮的缘故,温晏然还特地写信过来,言辞友善地勉励了温鸿几句——作为一个走忠臣路线的宗亲,温鸿此前一直在为天下大乱积攒名望,就算如今这世间的乱象突然中断,他也不能突然掉头,改换到奸臣的跑道上,只得捏着鼻子忍下所有,恭恭敬敬地向皇帝表示那都是他应该做的。

毕竟作为一个忠臣,在知道宋南楼带兵越境并强行征粮的目的是为了让天下早日安定,那么就算温鸿在这个过程中受了些委屈,也不能跳起来与对方计较,反而在要天子装模作样说批评宋南楼的时候,赶紧写信去努力劝阻。

对于温鸿的思想觉悟,皇帝深表感动,还特地下旨赞扬了温鸿跟宋南楼两人忠心为国。

温·宗室忠臣·鸿:“……”

无法对皇帝阐明真实想法的温鸿,把所有力气都花在了打听情报跟分析天下的未来走势上头。

既然主公遭到了打击,做下属的自然应该努力为上官解忧,武徵郡的吏员们调动情报网搜集讯息,很快就有了初步成果。

私室当中,幕僚们正在向主公汇报消息:

“……那位小宋将军已经回到了前营,而温循也回到后营。”

温鸿一摆手,有些不耐:“不必多言,我自然知道他回了前营。”

——因为皇帝的缘故,在短时间内,他是不想听到跟宋南楼有关的消息了。

幕僚们拱了拱手,跳过宋南楼,开始重点产生南地问题:“温循回去了,那萧西驰自然也得回冲长郡……”

说到这里,温鸿反应了过来:“既然温萧二人都在南地为将,那她二人之间情形如何?”

不怪温鸿好奇,实在是因为温循与萧西驰两人都握有兵权,她们职责类似,辖区又有交互,平日里难免会有摩擦,甚至可以说,历代后营统帅,本来就有制约本地边营的意味在,边营想要扩大影响力,而后营则需要进行遏制。

幕僚摇头:“如今倒是没有明确的消息传出。”

张并山嗤笑一声:“萧西驰此人过于顾虑庆邑,温循又是宗室出身,本来也难打起来。”顿了下,若有所思,“区区一个边人,倒是很得小皇帝信重。”

放在这个时代,温晏然对萧西驰的委任确实显得十分不可思议——庆邑部的来源比较复杂,他们本来跟乌流离的比较近,是后来朝廷担心北地边人势力太大,才被迁至此地,然后才在南地安定下来,随着时间逐渐过去,整个部族的生活方式也无限向中原靠拢,从部族首领一脉开始,部族中人连姓氏都改成了中原风格。

庆邑跟许多南地部族一样,一直有心中原化,然而中原这边却坚持对边地少民的排挤不肯动摇,导致两边嫌隙越来越深,最后到了难以调和的地步,庆邑部上一代首领还曾翻盘过,只是朝廷并不是特别在意那些人的想法,在中枢看来,南地边民力量太小,要是打仗的话,简直是朝夕可灭。

——其实如果不是萧西驰本人过分强悍,庆邑一部大约也的确成不了什么大气候,萧西驰本可以像王游那般在南地割据,只是她格外在意族人,各个支线剧情中,都是直到这世道真的败坏到了再也无法偏安一隅的地步,这才如出柙猛虎一般,通过战斗来拼力争取族人活命的机会时,最终使南地为之震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