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日常一天(第3/4页)

瑶柱、虾干经过阳光和海风晾晒之后浓缩起来的鲜、香菇柔软又浓烈,无比有存在感的鲜、鸡肉咸香爽滑,无比多汁的鲜和单吃都糯软可口,细嚼微甜,如今还带着荷叶清香的糯米饭相互映衬,明明没有放什么调味料来调味,只是食材各自混合交融,可滋味就是那样醇厚浓烈又清淡怡人。

最后大河吃了足足三个糯米鸡才停手,他停下的时候桌上大家几乎都吃完在休息了,糯米压胃,吃起来比米饭更容易饱,因此大家显得比往常吃得还要少些,一个个却都在揉着肚子休息。

早就吃完了,余氏便安稳捧着自己喝惯了的鸡汤喝,这段时间陆芸花偶尔会在鸡汤里放一些中药,余氏倒是接受良好,喝起来也顺口。这会儿看大家吃的心满意足,难免想起现在还在外面不知道哪里的卓仪。

“也不知道阿卓那边是个什么情况。”余氏把空碗放下,有些忧愁:“这孩子只说夏至前回来……这到夏至还不知道要多久,这么长时间在外面……肯定要受许多苦啊。”

“芸花,阿卓有没有和你说过他去了哪里?”余氏忧心忡忡问道。

榕洋听得也抬眼看过来,嘴巴抿着似乎有点担心,只是没有开口。

他是很喜欢这个姐夫的,甚至说带着些对待父亲的孺慕之情,只不过卓仪虽总是温和又宽厚的样子,却因为外形叫人有些距离感,更不是会抱着孩子玩耍亲昵的性子,讲课时候也认真又严厉,叫其实容易害羞的榕洋望而却步,不敢主动与他亲近。

陆芸花面上笑容也逐渐消失,在他两的注视下微微叹气摇了摇头。

“阿婆、阿娘,你们不用担心,阿爹从前常常在外走动,身上又带着金银,肯定没什么事。”比起余氏、陆芸花和榕洋,阿耿几个孩子们倒是对卓仪出远门这件事习以为常,阿耿宽慰道:“更别说白叔叔的生意做的挺大,许多地方都有卖货的地方,阿爹真有什么事有白叔叔的手下帮忙,真的不用担心。”

“阿卓从前就经常出去?”余氏倒是第一次知道,有些诧异。

“看不出来吧?”陆芸花见阿耿似乎不知道怎么回答,笑着开玩笑:“阿卓那样稳重的人其实年轻时候也像咱们阿爹似的喜欢在外闯荡呢!”

现在余氏已经不避讳着说起陆阿爹,更不会在说起他的时候痛苦难忍,闻言果真不再问下去,眼神柔和:“……年轻时候都有一颗四处闯荡的心呢。”

余氏又说了说陆阿爹从前的事情,孩子们都挺有兴趣地听着,有些就算是榕洋甚至都是第一次听,和长生云晏时不时问东问西。

不过谈话时间总是短暂,阳光彻底绽开,照得树荫以外的地面亮得像是融化的金块,孩子们也应该去上课了,余氏喝了几口水,被阿耿推着进了屋子。这些时日他们都是如此,余氏在书房绣绣东西不说话,孩子们各自读书习字,已经完全习惯了互相陪伴。

陆芸花帮着大河把碗碟全都收拾进厨房,大河自然不可能叫自己师父洗碗,麻利收拾好周围,还帮着陆芸花把石磨等等东西搬了出去。

“师父,您这是要做什么?”大河轻轻放下手中小磨,略带疑惑。

芝麻还好说,他也知道芝麻酱、香油,现在还有绿豆就实在叫人摸不着头脑了……绿豆磨粉能做什么?

如今芝麻在大众中算很有知名度的了,芝麻除了能榨香油以外,只要芝麻和其余谷物掺在一起磨成粉末,用水一冲就是陆芸花之前喝过的好喝的芝麻饮子,虽随着各家不同会放各种坚果谷物,但总体来说就是芝麻糊糊。

要是不加其余谷物,芝麻单独磨出来就是粘稠好吃的麻酱,麻酱和香油都因为价格昂贵不能走进千家万户,但大家都知道它们,大河这样富贵家的厨师自然不会缺少香油麻酱,纵然很少用在自己的菜式里面,却也知道大概制作方法。

陆芸花把手上两个盆子放在一边桌上,笑着回答道:“这芝麻啊……自然是芝麻酱了,晚上我们就吃新鲜磨出来的芝麻酱做的芝麻酱拌面,绿豆则是磨些糊糊,我想洗一些淀粉出来。”

“淀粉?”大河轻轻重复了这个词一次,略显疑惑。

陆芸花沉默一下,她知道“淀粉”这种东西在中国古代其实很早就有了,在没有红薯、玉米为原料做淀粉的时候,糯米粉和小麦淀粉在烹饪中承担着替代作用。但是这时代因为特殊原因控制铁的流通,这些年才叫铁器慢慢开始在普通人中放开,导致连真正意义上的“炒”都没有发展开,更别说“勾芡”等等烹饪手段,所以淀粉这种东西有没有出现还很存疑。

“也叫‘生粉’。”陆芸花没在记忆里见过,却不知大河见过没有,解释道:“单单就这绿豆洗出来的淀粉,加了便能做出极有弹性的半透明凉粉,我就是为了做凉粉才想着做淀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