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第3/4页)

杨姗姗还算比较稳,没有给加拿大队员机会,一直守住自己的位置,直到和顾染完成交接棒。

在顾染前面,荷兰队是马尔科。这次奥运会,对方的表现越来越稳健,很有大将风范。

他对路线把握非常好,领滑能力也很强,滑商特别高。去年世锦赛的混合接力,第一轮,顾染就没能做好对他的超越,第二轮和池朗交换了棒次,面对另一位荷兰选手才最终超越上去。

男选手之间,本来绝对速度就快,要是没什么失误的情况下,想要完成超越本来就很难,再加上领滑能力强,这个优势就已经很明显了。

顾染没有硬是往上挤,但也没打算让他好过,一直紧跟在他身后,给他一定的危机感,在这种情况下,领滑的选手需要消耗更多体能,这就够了。

在下一次交接棒的时候,韩国队有追了上来,甚至反超了加拿大,就在中国对身后紧追不舍。

池朗没有顾染那么多想法,他就是个大力糙汉,依靠自己的身体去卡位置,再依靠自己的力量去蹬冰,保持绝对速度。不让韩国队追上来,也不让荷兰队把他甩开。

他身上有一种原始的野蛮和粗鲁,没有太多的想法,从来不会退缩,就是干。这种滑行风格的好处是想法很容易被对手摸透,但对手也会对他有几分忌惮,跟他撞在一起,那可不是闹着玩的。

在如此重要的比赛中,四支队伍没有明显的实力差距,想要甩开其他人在前面一骑绝尘几乎是不可能的,别的队伍也不会让你这么轻松夺冠。

所以,比赛进行到第二轮,其实前面四支队伍的差距并不大,而且越来越有缩小的趋势。

到了女队和男队交接棒的时候,四支队伍甚至出现了挤在一起的状况。

这种情况下,速度一下子就慢了起来,大家仿佛在同一水平线上交接棒,后面的匈牙利立刻抓住机会也跟了上来。

就在这一片混乱之际,场上的情况又一次发生了变化。杨姗姗被韩国和加拿大队员夹在中间,她推池朗那一把没用上力气,自己反而因为被人撞了一下,摔出赛道。

而她摔出去这一下,又正好影响到了一旁的韩国队,于是加拿大成绩冲上了第二的位置,池朗在这个时候反而落到了第三。

比赛还剩下最后四百米,只剩下两位男队员。解说用一种十分沉重的语气说道:“场上形势变幻莫测,这就是短道速滑。”

一旁的解说嘉宾十分冷静的介绍道:“现在对中国队来说非常不利。男选手单圈速度很快,这一圈就滑到了8秒64,这种情况下,想要完成超越,非常困难。”

“让我们看看,年轻的中国队员会为我们创造出奇迹吗?”

他在说这段话的时候,嗓音甚至带着一点颤抖,仿佛中国队在这场混合接力比赛的命运已经注定了。

评论区仍然在不停地刷“中国队加油!”“我们还有顾染!”,但直播间的观看人数从刚才的五千多万已经掉到了四千多万。

一部分观众认为没有希望了,比赛还没有结束,就退出了直播间。

看着前面那个加拿大选手马丁内斯,池朗脑子里一直在想,林嘉熙曾经不止一次提到过这个人,说他的优点、缺点。说他领滑能力不强,时常收不紧路线。

他又想起,无数次训练结束之后,他被顾染留下来加训。

顾染对他说过许多,要这样不能那样,外道靠力量,内道靠时机。

什么是时机,就是抓住对方一点失误,就要果断上,不能有丝毫犹豫,机会稍纵即逝。

池朗不由自主往旁边看了一眼,顾染就在跑道内侧滑行,随时准备和他交接棒。

于是,在池朗的眼角余光中,他看到顾染的嘴唇似乎动了一下。

近四年的朝夕相处,一起训练一起吃饭一起打游戏甚至躺在一张床上睡觉,他们之间的默契早已不必宣之于口。

仅仅凭着顾染这个口型,他就知道,对方说的是:“快上!”

于是,池朗不再犹豫,他蹬冰的力量很大,三两步就能把滑行速度加起来,从马丁内斯身旁滑过去的时候,他脑子里仍然是顾染的声音:“没错,就这样,收腿,稳住!”

顾染怎么说,他就怎么做。直到他从马丁内斯的左侧干净利落的滑过去,听到来自四周看台山呼海啸般的欢呼,他才确定,自己完成了这次超越!

“漂亮!池朗在关键时刻顶住压力,完成了超越。中国队现在来到了第二位!”

解说嘉宾立刻看了一眼资料:“池朗,今年21岁,也是当年程森指导执教国家队时招进来的那一批年轻队员之一。”

“他在青少年时期就已经展现出了非常鲜明的个人特点。”

主持人问:“什么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