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第3/3页)

这声“夫君”从她口中说出来,轻柔婉转,十分悦耳。顾行简忍不住亲吻她的嘴唇:“岚岚,再叫一次。”

到了后面,夏初岚都不记得自己叫了多少声。只知道他将她压在榻上,解了她的衣襟,埋头在她胸前啃弄,一直迫她叫夫君。若不是她的身下还疼着,他肯定又要……后来她的肚子不适时地叫了两声,他才放过她,吩咐思安他们准备午膳。

吃饭的时候,夏初岚偷偷看了坐在对面的顾行简几眼,他神态自若,动作优雅,温润如玉。和脱了衣服的时候,简直判若两人。白日为了光照,格子窗上的棉帘都是卷起来的,隔音的效果并不好。刚刚他弄得她呻吟不止,肯定被外面的人听见了。

她咬了咬嘴唇,又添了半碗饭,埋头吃东西。

用过午饭,顾行简牵着夏初岚到了隔壁的屋子,让崇明把从宫中带出来的锦盒放在书桌上。

夏初岚疑惑地看着他,他打开锦盒,将那画轴拿出来,缓缓地展开。在画的最上面,龙飞凤舞地写着《定风波》,还盖着御印,押了字,还有很多收藏专用的印章。

这要是拿到市面上去卖,不知能卖多少钱。

夏初岚站在书桌前,伸手摸了摸皇帝的题字:“这字写得真好。”皇室历来都有很高的文学修养,当今皇上对书画的造诣也十分深厚。听说南渡的时候,丢了很多的稀世珍宝,或被金人掠去,但短短二十年时间,皇宫中收藏的字画,已经能与当初鼎盛时媲美。

顾行简站在她身后,微微笑道:“我倒觉得这首《定风波》是点睛之作。我画时并没有想这些,亏得你这个解题人,才使龙颜大悦。你如何想到的?”

“我胡乱想的,没想到歪打正着。当时莫贵妃把这幅画拿出来,人人都说好。她还问我知不知道是谁画的,我都不知道是您……”

顾行简伸手抱住她,亲了亲她的发顶:“你没见过我画,自然认不出来。当世能认出我的画的人也极少。不过画画要静下心来,耗费大把时光。这些年我几乎不画,便是因为没有那样的闲暇时间。以后,我陪你的时间可能会很少。”

听了这话,夏初岚有几分心酸。他真的太忙了,就算在婚假,在罢官的时候,也有操心不完的事。宰相之位,外人看着何等风光,却要付出比旁人多几倍的精力和心血。那么多国家大事,事事都要操劳,真是太辛苦了。

夏初岚微微侧头,说道:“其实我也有私心的。”

“嗯?”顾行简低下头,想将她说话的声音听得更清楚一些。

“只要您在身侧,无论天南海北,都是吾乡。不管您在不在我身边,只要想到您,都觉得心安。这首《定风波》也算我的心声。”

顾行简听罢,只觉得心底一片柔软。知音难遇,他还有幸娶之为妻,上天十分厚待他。

他环抱着夏初岚,伸手拿起毛笔,蘸墨,然后在皇帝题字的左下角,又写了一行:葵末年腊月,妻口述,圣上御笔亲书,完成此作。愿似鸿案相庄,以期白首,永不相负。

写完他又押上自己的字,还取出印章盖了上去。恐怕当世能有皇帝和顾行简两个署名的,除了发出的诏书,便只有这幅画了。

不过原本是君臣共同完成的佳作,代表君臣一心。但添上这句之后,倒变成闺房之趣了。

夏初岚仔细端详他写的字,说不出哪里好,但就是很好。恐怕不止得有苦功,也得有几分天赋。

她不禁笑道:“您就不怕流传后世,说您浅薄了?”

顾行简收起印章,说道:“诗经三百,以《关雎》为首,夫妇之事如何算浅薄?我倒觉得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