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第3/4页)

夏初岚见她一本正经的模样,点了下头:“嬷嬷尽管说就是了。”

“您可知道新婚之夜要怎么做?”

夏初岚被她问得脸红,轻轻摇了摇头。男女之间的事,她多少知道一些,但没有亲身经历过,大都停留在理论知识。新婚之夜,必定是要跟他合房的……她只要一想到这件事,就觉得浑身发烫,莫名地有些紧张。

赵嬷嬷语重心长地说道:“姑爷是宰相,百官之首,虽然洁身自好,但难保身边没有乱七八糟的女人往上贴。而维持夫妻关系最好的方法,自然就是床笫之间的欢愉了。他比您年长,自然是会加倍地疼爱您,可您也别让他胡来,尝着新鲜了,就适可而止。得让他总想着您的好,这样才不会去外头偷吃。”

赵嬷嬷看夏初岚的表情,接着说道:“这种事一般都是男子主动的,姑娘倒也不必怕。初次有些疼,往后就好了。”

夏初岚被赵嬷嬷唬住,手指略微收紧,心里砰砰乱跳。她道行还不够高,没办法像赵嬷嬷一样,脸不红心不跳地谈论这些事。

赵嬷嬷又去拿了一些书册过来,推到夏初岚的面前。夏初岚随手翻开,里面是一幅幅香艳的图画,男女交缠在一起,袒胸露乳,姿势百态,细节都画得很清楚。她脑中嗡地一声,一下子合上了画册。这可不就是传说中的秘戏图?赵嬷嬷从哪里搞得这些东西……

“姑娘别觉得害羞,得好好看这些,这样才能把相爷抓得稳稳的。”

夏初岚无奈地撑着额头:“赵嬷嬷,这些东西有用吗?”

赵嬷嬷严肃起来:“姑娘可不能还当自己是个孩子了,成亲以后最重要的就是侍奉好夫君。连公主下降前,都有专门的嬷嬷教授这些的。您拿回去好好看看,有不懂的再来问我。”

夏初岚觉得自己大抵是不会看这些东西的,容易胡思乱想不说,还会激起她想念那个人的心思。想想要四个月不能见面,她不能光顾着想他,要做些别的事情来分散注意力。

裴永昭后来又上门几次,都没有打动夏初荧,他也就不来了。

到了九月,都城中传来消息,金国的使臣重新与宋朝议和。大宋不再向金俯首称臣,改为兄弟之国,岁币也由原来的二十万白银降到了十五万。朝中有很多大臣反对议和,认为应该一战到底,连百姓都聚在朝天门附近请愿。但皇帝最后还是在议和书上盖下了御印,于是主和派又被言官一顿猛烈地抨击。

顾行简大概真的很忙,一直都没有消息。顾家按时派人来下聘,一箱箱的聘礼抬进夏家,燃放爆竹,街坊邻居都围到夏家门前看热闹。都知道是宰相要娶一个商户女,街头巷尾都在议论这件事。

那之后绍兴的上下官员,大小富贾也都往夏家送礼,库房都堆不下了。思安帮着王三娘整理清单,每日累到腰酸背痛。

夏初岚一边准备婚事,一边忙于家里的生意,也没有太多的闲暇时间。

十月份天气转凉,解试放榜,夏谦得了绍兴府的第四名。按照礼俗,各州府要请这些通过解试的试子们宴饮,试子们还要回请考官和恩师,夏谦每日都早出晚归。

他这回的名次可比上回高多了,家里也十分地欢喜。

夏初岚将东西从水榭搬回了屋子里,帘幕也由竹帘换成了厚重些的棉帘,既能透气还能防风。因为她天生有些畏寒,提前用了一个火盆。她这段时日也在积极地调养身体,可宫寒体虚、晕眩之症都是从娘胎里带出来的毛病,李大夫也说以后可能不容易怀孕生子。

夏初岚隐隐有些担心。万一这身子不能怀孕,他会不会介意?这个时候的人对于子嗣还是十分看重的,她如果嫁过去之后不能很快地生下孩子,估计顾老夫人那边也会不好交代,到时候说不定就会让顾行简纳妾了。

她有时候也会想,他们之间并没有很坚定的感情基础。她喜欢他是因为一股冲动,他喜欢她也有些突然,好像一下子从陌生的男女拉近到夫妻的关系,速度实在太快了。若是成亲之后他后悔了,想要另寻新欢或者纳妾,她该怎么办?

其实不合适分开就行了,但她竟然有点不似刚开始时的洒脱了。大概那个人身上真的有某种魔力,她不知不觉就有点沉迷其中了。

这时,思安走进来说道:“姑娘,二夫人和四姑娘求见。”

上回韩家的事情以后,韩氏着实消停了一阵子,缩在松华院里,基本不怎么出来走动。偶尔在北院老夫人那边碰上了,也只是相互间点头打个招呼,并无太多交集。

“让她们进来吧。”夏初岚翻着账本,淡淡地说道。

韩氏本来也不愿过来玉茗居,但关系到夏初婵的终身大事,不得不来这一趟。她听说夏静月的婚事已经定下了,临安的吴家,也算书香世家。吴家本来有些犹豫,后来皇后出面,才欢欢喜喜地答应了。想来这其中也有顾行简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