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第3/4页)

她喜欢他,嫁给他,却从未想从他的身上得到什么。

“静月的事,也是您帮忙的?其实如果吴家不愿意……不用这么麻烦的。”

顾行简知道她的想法。她不喜欢开口求人,不习惯依赖人。他将她收入羽翼之下以后,就不想让她事事独当一面了。比如上次粮价的事,这次韩家的事以及家里姐妹的婚事。

她固然事事能处理得很好,但是这些事,原本不该压在她纤弱的肩膀上。他会心疼。

顾行简缓缓说道:“吴均家中不是什么高门大户,何况三叔也是官员,算门当户对。我查过吴家各人的品行,没有不良,他母亲也是宽厚之人。五妹嫁过去,日后不会受委屈。至于皇后娘娘出面,也是觉得这桩婚事好,并不全是我的原因。”

这人已经随着她称呼家中众人了,分明是让她不要见外的意思。

夏初岚又问道:“老夫人还是不同意我们的婚事?”

顾行简淡淡道:“这些事我自有办法,你不必操心。”一副不欲多言的样子。

夏初岚不知道他的法子是什么,不过从他把顾四娘子直接送到庄子上的做法来看,恐怕也不会是什么好法子。她知道顾老夫人不喜欢她的出身,还有从前的那些事。她原本也可以不在乎顾老夫人,但到底是顾行简的亲娘,母子俩这样僵着也不是办法。

闹大了,言官肯定会参他不孝。他虽然是宰相,权倾朝野,但官声亦是十分重要。她不想他为了自己,失去家人。

思安跟厨娘做了几碗面端来给他们吃。夏初岚看到顾行简的碗里有肉,还暗暗吃了一惊。这人不是惯常吃素的吗?后来才听思安说,最近一段时间,顾行简都在吃肉。难怪好像看起来胖了一些。只是跟常人比,还是偏瘦。

吃过面,夏初岚便带着思安告辞了。她想去顾家一趟,只是没告诉顾行简。

八月十五前后这段日子,是观潮最好的时节,八月十八日达到最高潮。钱塘江之潮,天下奇观。早在汉魏之时,观潮已经形成风气,近世尤甚,还有检阅水兵的仪式和弄潮儿在水中表演。

只不过都人倾城而出,街上车马纷纷,行进困难。尤其是通往侯潮门这一路,要堵上半日。

夏初岚坐在马车中,闭目小憩,忽然听到有人来驱赶马车,让所有马车都停靠到边上去。道路本就拥堵,自然有达官显贵的人家不愿意配合,那来赶车的人就叱道:“英国公世子回都城,车马就要过来了,尔等敢不让!”

陆彦远如今在都城里可是个响当当的英雄人物了。他跟陆世泽不仅打得金兵节节败退,还率军深入敌后,仅用几十个人就将被金人俘虏的大将救了回来。

那些人也不敢有怨言,驾着马车让到旁边去了。

夏初岚听说陆彦远在前线的事情,不过那人已经与她无关了。

她轻轻撩开帘子,看到外面一队步伐整齐的士兵先走过去,后面跟着一个骑马的高大男人,接着是一辆规格很高的玉辂,这好像是皇帝出行才能用的。

道路两旁的百姓都在振臂欢呼,似乎在庆贺英雄凯旋。

坐在玉辂中的陆彦远没有想到皇上竟会让仪鸾司派出玉辂来接他,以示恩宠,一种自豪感油然而生。九死一生,为国奋战,本就从来没顾惜过性命。这一刻,听到道两旁百姓的欢呼声,忽然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

他看到外面路上有个驾马的小厮很面熟,不由多看了一眼。

恰好这时,李秉成驾马走到玉辂旁边,对陆彦远说道:“一会儿殿帅见了皇上,可要好好讨个赏。兄弟这条命是你捡回来的,若有何需要帮忙的地方,尽管直言。”

“李兄客气了。”陆彦远回道。他忙于思索一会儿如何向皇帝开口,也没再管外面。

等到了丽正门外,董昌等在那里,脸上笑意盈盈的:“殿帅可算是平安回来了。官家这几日十分挂心您。您身上有伤,乘着这步辇进去吧。”

陆彦远连忙推拒:“都知,这可使不得。”

“官家的意思,殿帅就别推拒了。”董昌亲自扶着陆彦远上了步辇,陆彦远也只能拘谨地坐着。内侍抬着步辇到了垂拱殿外,董昌又要上前来扶,陆彦远说道:“不敢劳烦都知,还是让李兄扶我一把吧。”

董昌笑了笑,也没坚持,退开一些。

高宗已经坐在殿中的御榻上等着,看见陆彦远扶着李秉成慢慢走进来,知道他受伤很重,连忙道:“两位爱卿不必多礼,来人,搬张杌子给陆爱卿坐。”

陆彦远受伤很重,的确久站不得。高宗又叫了翰林医官来给他看诊,亲自过问伤势,以示隆宠。陆彦远简单地说了这次与金兵交战的经过,临了,他看着皇帝说道:“实际上,臣有一个不情之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