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第3/4页)

“规划,规划部经理。”他递过去一张名片,“以后我们在上海找设计师困难,可不可以来北京找你?”

“没问题。对不起我没带名片,这是我的电话。你们公司的方先生,我在北京见过一面,还一起吃过饭呢。”

“哪个方先生?”

“方远华。”

“那是总经理。”

“对,对。”

“原来王先生有这么多人脉。”姐夫笑容满面地看着他,脸上已经明显地写着“喜欢”两个字。

珠珠姐的男朋友也姓王,叫王裕民,他和珠珠同在一家房地产公司。裕民和珠珠一样,只读过夜大,后来有工作挣了钱,又在云南大学读了一个研究生学位班。这种班入学容易学费也高,可是毕业后没有学位证,只有一个毕业证,所以也不是太正规的文凭。姨妈便不高兴,一直不同意他们来往。姨妈当初极力想把她同事的一位清华大学毕业的儿子介绍给珠珠,两人处了一段时间,珠珠不喜欢,主动和人家吹了,把姨妈气个半死。这是裕民第一次上门,拎了一大堆贵重的礼物,看上去挺紧张的。不料半路杀出个王沥川,成了姨妈的主攻对象,分散了她的注意力,裕民正好松口气。

“王先生,说来也巧,我在佳华·宏景,也是房地产公司。我搞的是销售,业余还卖人身保险。”

“是吗?”沥川说,“要不我在你这儿给小秋买份保险吧。她在大街上走,老迷路。”

“这种蒙人的生意,哪敢往自家人身上揽。王先生真要买,还是去平安保险吧。”裕民笑道,“因为刚才大姐夫说王先生的公司总部在瑞士,我们公司有个大股东来自瑞士的一家跨国投资公司,也叫CGP,不知和你们公司有没有关系?”

沥川说:“有关系。我们的事务所隶属于这家投资公司。”

裕民叹了一口气,说:“我们公司这这两年受政策影响,业绩不佳,听说CGP有撤股的意向。传言已经过来了,不知是否属实。王先生北京,可有听说?如果真是如此,我和珠珠还是趁早溜比较好。”

沥川摇头:“没听说。CGP在国内有不少投资,具体哪家我不清楚。这样吧,如果传言属实,你给我打个电话。我来替你想办法行吗?”

“那就真的拜托了。”裕民要了沥川的电话号码。

“小事。”

正说站,我姨妈沉着脸从厨房里回来,姨父看见了,抬高嗓门对我们说:

“沥川,我们小秋可是个旧市的高考冠军,总分在云南省也是前几名。她爸对她寄予了厚望。你们年轻人,不可以因为谈恋爱影响了学业。”

“姨父,沥川经常帮我补习外语。还帮我改作业呢。”我连忙辩解,“我在北京举目无亲,有困难都是他帮我,随叫随到。”

我说这番话的目的,就是为了打动姨妈。当年姨妈从个旧嫁到昆明,姨父虽然是工人,姨父的父母却都是厂里的干部。她的婆婆对这门婚事极力反对,直到婚礼都不露面。姨妈孤力无援,着实过了很长一段郁闷时光。

果然,姨妈脸上神态稍缓,她看了我一眼说:“王先生,听说小秋这次回昆明,你给她买了机票?”

“……是。”

“小小年纪坐这么贵的飞机,不怕折杀了她?”

“姨妈,小秋排了两天两夜的队,买不到火车票,我看她太累,想让她坐得舒服点。”

“嘿,你还真心疼我家小秋呢。”姨妈递给我一个围裙,叫我,“小秋,过来帮我切菜。”平日有两个女儿在,这种事儿姨妈才不会叫我干。我知道她又要借机教育我。

沥川连忙把围裙抢过来:“姨妈,我帮您切菜吧。我切菜的功夫比小秋好。”

“哎哟,”姨妈笑了,“看你这身打扮,就知道从小是娇生惯养的,还会切菜呢。”

“我厨艺真的不错,不信你问小秋。”

“是啊,如果拌沙拉煮土豆汤也叫厨艺的话。”我抱着胳膊说。

沥川倾身过来,在我耳边低语:“我正各个击破呢,你得配合我。”

“不过,姨妈,沥川切菜的功夫,那可真叫一个棒。今天的菜您全交给他切好啦。”

“唉,你这孩子真不懂事。人家是客呀。”姨妈说了我一句,一转身,发现沥川已经进了厨房。

沥川和我一起替姨妈切好了所有的原料,又帮姨妈调好了馅,大家便一起坐在客厅里包饺子。原来表姐夫是沈阳人。王裕民是河南人,都爱吃饺子。大家一边包,一边聊。

过了一会儿,大表姐的小儿子豆豆举了举手,问了一个问题:“王叔叔,为什么人人都有两条腿,你却只有一条腿?你的另外一条腿在哪里?”

相信在座所有人,包括我在内,都想知道答案,可拘于礼貌谁都不好意思问。现在终于有人问了,每个人脸上却都露出了尴尬之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