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面条(第3/4页)

说完梁逸夫抽出一张纸,开始写药方了。

“杨夫人,这药方你收着,日后便按着上面的药吃着,先吃十天,十天后我再来诊断一番。”

姜梨接过药方扫了一眼,上面的药看起来都是常见之物,虽然比起之前吃的药贵了一些,但是也在自己的承受范围内。

“多些梁太医。”姜梨如获至宝的小心的将药方收好。

接着,她取出一个荷包:“梁太医,我知道你诊费不菲,我身上也没什么好东西,这琉璃珠子是我意外获得,便做诊费可行?”

梁逸夫接过荷包一看,里头有一颗拇指大小的琉璃珠,看起来翠绿剔透,一瞧便知价值不菲。

这颗琉璃珠是姜梨找铁匠做磨具的时候突然心血来潮借了人家的炉子烧制的,因为在铁匠铺子里,玻璃珠里头铁元素多了些,于是便烧成了一颗绿色的琉璃珠子,好在这珠子绿的很均匀,成色也透亮,没太跌价。

玻璃珠不好烧,姜梨烧了好几次才烧出这么一颗成色不错的珠子,本来姜梨已经准备好了诊金,但梁逸夫确实有了能治疗杨京的药方,姜梨便大方了一次。

见到这颗珠子,梁逸夫原本被强迫着来着穷乡僻壤的地方为一个平民诊断的怨气一下子就消散一空。

梁逸夫笑道:“杨夫人客气了,这珠子足够诊费了,若是杨郎君有什么不妥之处,你大可来我府上寻我。”

送走梁逸夫后,姜梨顾不上做饭,叮嘱了杨京几句便直接跑到医馆里抓药了。

见姜梨离开,一个身影从墙外翻了进来。

“怎么回事?”杨京的脸色不是很好。

还好胡熠早有准备,给自己留下了药物这才勉强瞒过了梁逸夫,可是想到梁逸夫走之前说得十日后再来诊断,杨京知道,他的脉象还是引起了梁逸夫的怀疑。

现在梁逸夫还只是不能确定,而十日后的再次诊断就是他确定判断的时候。

“本来梁逸夫是不接诊的,但是景延刚好经过,指名让梁逸夫前来诊治。”陈寺低声将事情的经过说了一遍。

“景延怎么会插手这些小事?”杨京眼中精光一闪。

“景延似乎对姜姑娘有几分关注。”陈寺也很奇怪,这样的行事作风一点也不像是平时的景延,而且他的眼光留在姜梨身上的时间有些太长了。

“看来是姜梨的容貌引起他的怀疑了。”

杨京心里有底了。

姜梨和她母亲的长相像了七分,景延会起疑心很正常。

对此杨京倒没有多担心,姜梨的身份是姜承精心选出来的,经得起查。

除了姜梨之外,自己这些人来东夷要比景延成为东夷郡王早上一年,所有的记录早就已经伪造好,虽然经不起细查,但是这可不是一时半会就能查清楚的。

而且,现在周学远死在了飞仙楼,东夷自顾不暇,等到高鹳兵临城下的时候,杨京也不认为景延还有什么精力来查几个平民。

“这段时间,万事小心,不要让人发现端倪。”

“是。”

梁逸夫给出的药方药效不错,至少杨京服用后脸色看起来比以往好了一些,十日后的诊断也没出什么问题,所有的一切都在朝好的方向转变。

时间过得飞快,一转眼便又过去了一个月。

这些天姜梨总觉得家里的面粉用的太快了一些。

姜梨喜欢吃面食,隔三差五的便会自己做个手打面,因此家里也常备着面粉。

但是最近不知道怎么的,这面粉用的特别快,前不久才买来的面粉,当时罐子里装的满满的,可昨个儿去看的时候,竟然只剩下了浅浅的一层。

姜梨仔细思考了一下最近的面粉用量,总觉得,这分量对不上。

该不会是家里出了老鼠吧?

一想到家里有可能出了老鼠,姜梨整个人都不好了。

专门去集市里买了几个捕鼠夹,姜梨在灶房的各个隐蔽的角落都放了一个,尤其是放面粉的罐子前,姜梨特意照顾放了一个。

将所有的捕鼠夹全装上,姜梨满意的拍了拍手。

叩叩叩。

“阿梨啊,你在家吗?”

门外传来了陈大娘的声音。

姜梨忙去打开门:“陈大娘,我在家呢,你有什么事吗?”

姜梨有些奇怪的看着陈大娘,这还是她第一次见到陈大娘上门。

陈大娘年纪大了也不爱走动,平日里送菜送啥东西什么的都是让她两个儿子出面的,自己倒还真没怎么上门过。

“阿梨啊,这不天渐渐凉起来了,我寻思着也该给我那两个儿子裁量身新衣裳了,我这老婆子啊,初来乍到的,也没个熟人,这东津镇里那家布行料子好我也不太清楚,我又老眼昏花了,这料子我也看不清了,所以呢,我就想着,让阿梨你帮我相看相看,不知道阿梨你是否方便。”陈大娘说完,一脸期待的看着姜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