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大结局(第3/9页)

“这就是另外一个问题。”陆珩嘴边勾出一缕笑,眼中却冷冰冰的,讥讽十足,“三大营号称十万,其实里面尽是老弱病残和挂名吃空饷的关系户,实际人数可能连一半都不到。六部所有人都知道这件事,所以,没有人愿意出战。”

军营名册可以作假,但人头总没法作假。一旦出战,空饷、逃兵役等事全部遮掩不住,到时候,谁是主帅,谁就是替罪羊。

有兵却无帅,实在是讽刺极了。王言卿也说不出话了,问:“那要怎么办?”

陆珩嗤一声,讽道:“今夜户部紧急去通州运粮,能回来多少是多少。同时兵部给周边发了急令,希望快点有人带着勤王军队赶到吧。”

因为无人愿意应战,京城只能守城不出。皇帝下令关闭城门,禁止任何人出入,以免放入了蒙古内应。幸好户部及时调回了粮,足够全城吃一个月。皇帝稍微松了口气,但还是很恼火。

皇帝长这么大,从来没有因为吃饭的事担心过。现在已经不是他选择吃江南的米还是河套的面的问题了,而是在吃通州豆子的情况下,担心有没有下个月。

因为蒙古人天降,全城跟着食物降级,连宫廷和官宦世族都被迫吃起了粗粮。陆渲看着碗里骤然减少的菜,问:“娘,为什么这几天不吃青菜了。”

平时达官贵人大鱼大肉,然而一到战时,青菜才是最奢侈的东西。王言卿低声安慰儿子:“这几天百姓比较艰难,好些人买不到粮食,我们也要少吃点。”

围城的消息传出来后,所有人陷入恐慌,各家各户都在屯粮。户部虽然运回了全城人一个月的粮食,但平民百姓肯定抢不过官宦大族,大部分粮食被高门大户拦截,还有些商人钻利,囤货以哄抬物价。

陆府虽然有存粮,但王言卿还是让人节省全府开支,给百姓发放米面,能帮一点是一点。

“为什么?”陆渲问,“城外有很多庄子,城里买不到,就去外面买呀。”

王言卿说:“可是外面有蒙古人。”

“我们这么多人,把他们打跑不就行了?”

王言卿不知道该如何给儿子解释,摸着他的头,叹息道:“是啊,你都懂的道理,为什么大人不懂呢?”

皇帝觉得,他迟早有一天得被这群官员气死。堂堂大明帝国都城,却被几千骑蒙古骑兵逼的闭门不出,皇帝问了好几次,都没人愿意出战。

蒙古人也不是傻,俺答可汗压根没想过他竟然真的打到明朝内部了。他没有攻城略地的野心,也知道自己打不下来,所以没去攻打北京,而是在京郊抢粮食。

蒙古人骑着马在京城外游荡,公然驰骋,如入无人之地。皇帝被气得头晕,幸好,大明不全是缩头乌龟,京城闭城危机五天后,各地勤王援兵陆陆续续到了。

最先赶到的是大同守军,主帅傅霆州。

傅霆州终于明白陆珩当初救驾是什么体验了,这可真是千里迢迢给他送战功。幸好他这些年在前线没有虚度,众多援军中,他最先赶到京城。

皇帝看到傅霆州时的心情,就和当年壬寅宫变,他一睁眼看到陆珩时一模一样。皇帝立刻提拔傅霆州为大将军,节制诸路兵马。傅霆州的权力急剧扩大,京城内外一切资源全由他调度,堪称兵马大元帅。

陆珩在官场上一直是一枝独秀,远远将同龄人甩在身后,但如今,傅霆州飞快提升,军事地位直逼陆珩。

宫门口,傅霆州和陆珩迎面相遇,陆珩出宫,傅霆州进宫。傅霆州只觉得此时此景十分熟悉,似乎某年上朝,他们两人便是如此相遇。

只不过那时陆珩是平步青云的御前红人,而傅霆州,不过一个刚入官场的无名小卒。

但现在,一切都翻转了。

傅霆州停下,而陆珩像是没看到傅霆州,径直从他身边走过。傅霆州唇边笑了笑,擦肩而过时,他突然开口:“陆都督,许久不见,你见了我,怎么竟连个招呼都不打呢?”

“傅将军想多了,你奉诏入内,本督怕耽误了皇上问话的时辰,这才出宫。不过傅将军倒是悠闲,皇上还在等着,你竟主动停下来和人说话。傅将军,让皇上久等,不好吧。”

“谢陆都督提醒。”傅霆州道,“不知陆都督有什么急事,竟连一句问好的话都来不及说?”

陆珩回头,对着傅霆州笑了笑。傅霆州看到他波光含笑的眼睛,意识到中计。然而已经太迟了,他来不及拒绝,就听到陆珩说:“确实,夫人怀孕,我急着出去陪夫人。”

傅霆州一怔,霎间气结。陆珩这个狗东西,竟然在这里等着他。

他气愤之后,心中生出股茫然。她已经怀第二胎了吗?

时间竟然这么快。

傅霆州心里存着莫可名状的妒意,说:“我原以为陆都督虽不择手段,行事阴毒,但男人该有的担当还有。国都被困,京郊良田任由异族铁蹄践踏,陆都督竟也像那些人一样,闭关不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