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第2/3页)

当年一共有三个人,结果在追捕的时候,有两个人拘捕,中途死了。还有一个人逃了,这么多年来,警察没有他的线索。

九塘在南方靠海的地方,阮昭有一次无意中听姑姑和姑父说起,他们也向当年办案的警察追问过这个案子的情况,警察说那个主犯,很可能当初就偷渡,跑到境外去了。

阮昭成为修复师后,就一直在偷偷调查这条线。

她知道那两个死去的绑匪,都是北安人。这个绑架案当初因为性质极其恶劣,怕一经披露,会引起模仿作案。

因此她能查到这两个人是北安人,已是费了不小的功夫。

她当时只想找凶手,并不想再去追问,当年被救的那个少年是谁。

因而她才会很久之后,才发现傅时浔就在自己的身边。

好在这么久以来,她也不是全然没有进度,最起码她查出来,在绑架案发生后的那几年,整个北安市的地下文物赝品这条线突然沉寂下来。

很多从这条线拿货的人,都说那几年生意不好做,根本拿不到高级货。

就在三四年前,这条线又重新活跃了起来。

阮昭利用关系网买到了一件高级赝品,就是那种连内行人都能被唬住的,据说这种古董,是专门卖给那些对中国文物感兴趣的外国人。

有一部分,甚至还流落到了境外的拍卖行里。

经过拍卖公司的宣传和鼓吹,这些赝品也能摇身一变,成为真品。

这一点,也跟阮昭当初听到那两个人说的一样,他们搞文物走私,很大一部分都是将赝品卖给了外国人。

阮昭拿着自己买到那件高级赝品,跟他爸爸出事之前,这条线上出的假赝品比较了一番,最起码瓷器是出自同一拨人,造假手法之高明,最后阮昭求助了业内的瓷器大拿,才确定对方做的假货。

经过这几件事,她几乎能肯定,当初那个主犯或许又重出江湖了。

她一直在追查这条线,只可惜对方警惕性太高,一直没有露过面。

阮昭当年被他追杀的时候,天色太暗,她压根没看清楚对方的长相。

刘森就是他们这条造假线摆在外面的人,很多人都是通过跟刘森接头,才搭上这条线。阮昭本来是想放长线钓大鱼,反正她这么多年都等了,不在乎这几天。

现在,刘森居然死了。

“他是怎么死的?”阮昭低声问道。

梅敬之没回答,而是带着她之前上前鞠躬行礼,之后就是家属还礼。

刘森的妻子此刻已经哭成泪人,整个人都站立不稳,需要人扶着。她冲着阮昭和梅敬之回礼,梅敬之上前安慰了两句:“节哀顺变,我想刘哥在天之灵,也不想看见你哭成这样。”

或许是梅敬之这张皮相还有点儿欺骗性,对方被他安慰后,哭着点头,连声说谢谢。

但他们上完香之后,并没有立即离开。

阮昭知道,这边还会提供午饭,她低声问:“怎么,你还要留在这里吃午饭?”

“为什么不呢,这么多人都在,”梅敬之微微耸肩。

阮昭又重新问道:“他到底是怎么死的?”

“家属对外的说法,是意外身亡,”梅敬之撇了下嘴。

好在他们来的就比较晚,早上的仪式已经结束,现在的殡仪馆是一条龙服务,不仅提供丧葬火化,还会给宾客提供餐食。

今天中午的是自助餐,大家随意拿吃的。

梅敬之却没带着阮昭去吃饭,而是沿着休息室,直接找到了刘森家属休息室。

此刻刘森的妻子还在里面,旁边大概是她娘家人,正在不停宽慰她。

哒哒哒,梅敬之在门上敲了几下。

里面停了下来,朝门口看过来,他推开门温和道:“不好意思,打扰一下。”

“你是,”刘森妻子看了他一眼,有些印象,毕竟今年来的人虽说,但是这么一对璧人模样的男女,实在让她印象深刻。

梅敬之:“刚才在外面人有些多,所以有些话还来得及跟您说。”

刘森妻子当即脸色一变,急赤白脸道:“老刘生意上的事情,我真的是一点都不知道。现在他人没了,你们找我也没用。”

之前刘森出了事,躲债躲出去,留妻子一人在家带着孩子度日。

梅敬之走到她身边,从兜里掏出一个信封,低声说:“嫂子,你误会了。其实是刘哥让我把这个交给你。他说要是他出事了,你一个女人带着孩子,肯定很难。”

这下刘森妻子傻眼了。

等她颤抖着手,接下信封,往里稍微看了眼,居然是一张银行卡。

“刘哥说了,密码是孩子的生日,你懂的。”

这下刘森妻子再不会怀疑,如今刘森人死灯灭,以前跟他关系好的,全都跑了,这次之所以葬礼能办起来,还是她娘家拿了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