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第2/3页)

果然。

阮昭猜的没错。

“哦。”她回道。

这次轮到傅时浔怔住。

他冷,她比他还冷。

难道真的是他误会她了?

*

两人在工作室里待了两个小时,大部分时间,都是阮昭在做事,偶尔她会让傅时浔帮忙拿个东西或者帮个忙。

转眼到了午饭时间,云霓在外面转了一圈,想喊又生怕打扰他们。

最后还是阮昭放下手里的东西,说道:“表面污渍清理的差不多了,我们先去吃午饭吧。”

她直起身时,不自觉的摇了摇头脖颈。

一扭头,就看见傅时浔递过来的眼神,阮昭突然停下转动的动作,声音平静说:“我的脊椎挺好的,没什么问题。”

她又想起上次,他突如其来的关心。

“嗯。”傅时浔低声应了句,倒也没说废话。

两人出来,云霓松了一口气说道:“昭姐姐,董阿姨把午饭做好了。”

他们下楼之后,刚进餐厅,就撞见过来的董姐。

她手里端着的是一盘龙井虾仁,看见傅时浔,她明显一怔,阮昭介绍说:“这是董姐,在家里面帮忙做饭和打扫卫生,我们平时一直是她照顾的。”

傅时浔极客气的打招呼:“您好。”

董阿姨听着阮昭的话,心里不知多熨贴。

虽然她只是个家政阿姨,但肯定也希望受到主顾的尊重,昭小姐能用这样的话向客人介绍他,说明平时在心底,她就是这么想的。

“快进来吃饭吧,忙了一早上,肯定饿坏了吧。”董姐极是热情的招呼。

阮昭倒是也不忘跟她介绍说:“董姐,这位是傅时浔,北安大学教授。”

“教授?”董姐将手里的盘子放在桌子上,不由惊讶。

其实从刚才一照面,她就觉得这人长得可真够俊的,她觉得自己在这大城市也算见多识广了,但还真没见过比这个傅先生更好看的人了。

居然还是个教授。

不是说,是个助理的?

虽然董姐心底迷糊,却知道有些话该说,有些话不该问。

她笑眯眯的说:“我这就去给你们盛饭。”

阮昭转头见云霓站在门口,“怎么不过来吃饭?”

“昭姐姐,你跟傅教授一起吃吧,我还得给我哥去送午饭呢,我正好过去跟他一起吃。”

傅时浔在她对面坐下,也听到这话。

阮昭解释说:“我在附近的朝天街有个古玩店,云霓的哥哥就负责打理这间店。”

这倒是傅时浔第一次听说。

他抬头看着阮昭,过了会儿,带着磁性的声音才说:“你很厉害。”

这句倒是真心实意的夸赞。

以她这样的年纪,住在这样的小院,能养活身边这么多人,还开着一家店。

怎么也说得上是事业有成。

“那也比不上你啊,”阮昭笑眯眯看着他,将手里的筷子递了过去:“北安大学有史以来最年轻的正教授。”

这是阮昭从一开始在北安大学官网上搜索他时,资料上写着的。

虽然全世界不乏各种年轻教授,但是相较于考古学这种,需要长时间的经验和资历,傅时浔三十岁的年纪确实是太年轻。

不过这却并不妨碍,他成为如今考古界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

“我相信以后我国的考古学界,必会有傅时浔这个名字。”

阮昭轻笑着,冲他说这话。

倒是傅时浔安静端着碗,神色未改的问:“刚才不是喊饿的?”

有戏弄他的功夫,早已经吃饱了。

阮昭一边夹了一颗虾仁放进嘴里,吃完后,才慢悠悠说:“你该不会以为我是在故意戏弄你吧,我是真心的。”

“你呢,是要在文物修复史上留下自己的名字吗?”

两人吃饭仪态都很好,慢条斯理,倒也没完全不说话。

相互这么闲聊着,倒是少了之前那种拉扯感。

阮昭说:“我不是跟你说过我的理想。”

傅时浔一怔,她什么时候说过?

但他这人天生的好记性,过目不忘,以至于她说这句话时,犹如触碰了肌肉记忆般,脑海里关于他们之间的对话,迅速往前翻。

直至回到某个晚上,她发来的微信那里。

他表情有些怪异又好笑的问:“狗大户?”

“很俗气吗?”阮昭微掀眼睑,淡定问道。

傅时浔摇头:“目标就是目标,无所谓俗气,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那个人。”

“还说你不是哲学家,”阮昭轻笑了起来。

随后,她对着他,用口型无声的说道,

——傅、大、哲、学、家。

*

两人吃完饭之后,并没上楼。

阮昭看着外面,问道:“你要去看那只小燕子吗?就是上次你救的那只。”

“它还没回窝里吗?”傅时浔问。

阮昭说:“太小了,掉下来有点儿伤,云霓这几天正养着,差不多快养好了。不过她养出了点感情,我看是有点儿舍不得还给人家爹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