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第2/3页)

霍谨博这等下人是没有马车坐的,他们只能跟在马车旁走着去。

万年寺在洛京的东北方向,距离洛京有三十里地,再加上从成国公府到城门的距离,他们得走两三个时辰才能到,怪不得要这么早出发。

成国公府位于登明坊,登明坊有七八条街道,胡同和小巷更是不少,若是不小心陷进小巷里,不熟悉地形的准会迷路。

国公府东边就是一条胡同,霍谨博随着车队走进胡同,没一会儿便走到一条南北走向的宽阔大街,街上并没有摊贩。

霍谨博了解过洛京城的坊市制度,基本上沿袭前朝坊市分离的规章制度,就是将住宅区和商业区分开,在住宅区不允许摆摊,违者会被巡逻的衙役或者步军营的人驱赶,屡次不听劝告者还会被抓起来。

基本商铺和摊铺都在商业区,那里十分热闹,每天都是人来人往,因为那里太热闹容易堵塞,成国公府的车队不会走那里,霍谨博暂时没有机会见见古代的集市。

随着车队走了大约一柱香的时间才走出内城,来到洛京的外城。

说到外城,就不得不说说洛京城的格局。

洛京城从内到外总共分为四个区域,最中心的自然是皇宫,也就是皇帝,众嫔妃以及皇子公主们住的地方,这里有层层禁卫守卫着,没有令牌外人很难进到里面去。

从皇宫向外就是皇城,皇城是皇宫的各个机构建筑所在,比如什么花房,酒房,藏经库等等,皇室的太庙和社稷坛也在皇城。

皇城再往外就是内城,内城的成分就比较杂了,六部以及其他有司衙门皆在内城,各大臣的府邸也都在内城。

另外,内城还住着几十万的百姓,这些百姓包括贩夫走卒,士族豪绅等各个阶层的人。

至于外城,也就是洛京城的最外围,那里住的人就更多了,最起码得有两百万人以上。

洛京作为众多王朝的国都,最一开始其实是没有外城的,但因为大量百姓迁到外城所在,便有大臣以“有城必有郭,城以卫民,郭以卫城”的古言向皇帝提议修建外城,于是当时的掌权者便下令修建外城。

但修建外城是一个极大的工程,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仅以一国之力根本完不成,所幸后来洛京又经历了几个朝代,集历朝历代之力才将洛京的外城完全修建完成,然后就成了今日的样子。

霍谨博随着车队从外城街道穿过,外城的街道明显没有内城干净规整,虽然外城也有衙役巡逻维持治安,但也只能制止一些抢劫偷盗之类的事,其他的只要不过分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外城的人接触到贵人的机会很少,如今看到这么一大批车队经过,很多人的视线都被吸引过来,三三两两凑在一起低声说话。

成国公府的马车都带有国公府的标识,没见过的人肯定认不出来,但马车上带有标识本就是身份的象征,这一点很多百姓都懂。

所以百姓虽然好奇,但也只是和相熟的人讨论几句,随着马车经过街上的百姓都识趣地让开一条道,免得挡了贵人的路。

霍谨博跟在车队中,注意到周围百姓那敬畏中掺杂着好奇的目光,他对这种目光并不陌生,这一路走来已经看到不少。

这便是上位阶层对底层百姓最直接的影响!

霍谨博身在国公府,虽然身份低微,但那只是对于国公府的人而言,若是在外面,哪怕比他身份高出很多的人,见到他不能说笑脸相迎,但绝不敢肆意欺辱。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明知卖身为奴会失去自由。却依旧愿意卖身的原因。

霍谨博也是进清芷苑多日后才知道国公府很多卖身为奴的人并非是活不下去才卖身,也有很多人是为了国公府的权势。

他以前虽然理解但毕竟没有体会,总觉得还是自由重要些,但今日看到那么多敬畏的眼神,他突然觉得或许自己应该改变一下计划。

万年寺

车队走了两个多时辰终于到了万年寺,万年寺乃是洛京附近最有名也是最气派的寺庙,每日来此的人络绎不绝,香火不断。

很多达官显贵都喜欢来此进香,万年寺中供奉着不少牌位,有些是为活人立的长生牌位,有些是为逝去之人立的往生牌位。

成国公夫人就在此有往生牌位,因为有这个牌位在,国公府每年给万年寺捐献的香火就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成晗菱等人每年都会来此斋戒十日,万年寺早就为他们备好了小院——一座看起来很朴素其实里面装饰得极好的四合院。

成晟然夫妇理所当然占了正房,成晟旻和成晗芙则分别去了东西厢房,至于成晗菱,她不住这里。

作为永康帝亲封的郡主,成晗菱有资格独自住一个小院。

这也正和成晗菱的心意,她可不想和那么多人挤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