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一锤定音)(第2/3页)

魏昳眼角抽了抽,这大侄子可真够孝顺周到,把他们四个空手过来的王叔都比下去了,怎么着,还想效仿魏昂,赚个皇太孙当当?

魏昡则不着痕迹地朝身旁的三哥看去。

见三哥眼观鼻鼻观心,魏昡也垂下眼帘。

大哥没了,他难过,也怜惜侄子,但如果父皇要封侄子为皇太孙,他第一个不答应,那位置,除了三哥,其他人谁上他都不服。

四妃也在殿外站着。

丽妃瞥眼徐清婉、大郎,嘴角露出一丝嘲讽。

表哥只会在剩下的儿子里面挑太子,绝不会立什么皇太孙,他自己就是拉下一个皇太孙才坐上的龙椅,再立皇太孙,那不是打自己的脸?

至于四个儿子……

丽妃看看自家老二,再看看旁边的老三,眼睛微眯。

论功劳,她再自欺欺人也不能说老二比老三厉害,可老二占了个长,也有守城、治水的功劳在,身后更有李、纪、大公主以及各自的姻亲之家支持,更有她这个最受宠的母妃,胜算还是很大的。老三虽然自己够好,可顺妃身份太低,母族无人,妻族也只是一个商贾出身的伯爷,难以服众。

众人各怀心思,这时,头发花白的海公公出来了,接过大郎手里的食盒,对众人道:“皇上叫各位主子回去,皇上还说,过了初五,他就没事了。”

说完,海公公直接提着食盒进去了。

永平帝的脾气大家都清楚,丽妃做主,对孩子们道:“都先回去吧,初六再来,有我们在,你们父皇没事的。”

跪着的众人也就起来了。

大公主走向徐清婉,声音悲戚地道:“我陪大嫂说说话。”

徐清婉点点头,对大郎道:“你去送送诸位王叔与姑母。”

大郎应是。

二公主、三公主也去陪各自的母妃了,只有四王往外走。

魏昳为长,大郎就走在魏昳身边。

到了宫门前,魏昳拍拍大郎的肩膀,宽慰道:“大哥虽然去了,还有我们这些叔父,大郎以后有什么事,尽管跟我们开口,叔父们肯定会帮你。”

大郎依次看过四位叔父,红着眼圈行礼:“侄儿谢过叔父。”

魏昳叹口气,先行上了马车。

大郎站在宫门前,目送四辆马车离开,这才转身往东宫走。

今日天阴,风更大了,吹得他流过泪的脸又冷又痛,心里则是一片冰凉。

四位叔父就像四座山,坚不可摧地挡在他与皇祖父中间。

上一个皇太孙自幼长在先帝身边,是先帝最疼爱最器重的孙子,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

他呢,皇祖父有太多的孙子,个个都养在身边,皇祖父去巡边也要一口气带五个皇孙,他在皇祖父的心里,并没有多特殊,就算他文武双全,三叔家的五郎也不输他什么。

皇祖父为何一直待在乾元殿谁都不见?

最不想见的,是他吧,怕同样住在宫里的他可以随时去乾元殿拜见,怕他哭,皇祖父心疼归心疼,又不想承诺什么。

风更大了,大郎放眼看去,前面是一重又一重宫殿。

原本这里会是他的家,现在的家,未来几十年的家,可如今,他大概很快就要搬出去了吧?

视线变得模糊,大郎随手抹了一把。

他回到东宫时,得知姑母与母亲在内室说话,大郎就在厅堂里坐下了。

内室,大公主还有泪可落,徐清婉已经没有什么泪了。

魏旸死了,她的愤怒比悲伤更多,甚至因为愤怒,一点悲伤都无了。

就差一步,她的儿子就可以坐上储君的位置,偏偏魏旸没用,自己死得窝囊,连孩子们的前程也毁了!

徐清婉恨魏旸,连带着看魏旸的亲妹妹大公主也不怎么顺眼。

“人死不能复生,妹妹节哀吧。”徐清婉语气疲惫地道,她确实也累,实在没有力气再与大公主应酬。

大公主来东宫,也不是为了应酬。

“大哥走了,大嫂有什么打算吗?”大公主看着徐清婉的眼睛问。

都是聪明人,徐清婉笑了下,看向窗外道:“打算?我只求能安安稳稳地做个王太妃。”

魏旸刚死的时候,她情急之下冒出一个念头,可随着时间一日日过去,随着她熬过一个又一个辗转反侧的夜晚,徐清婉就知道,她的儿子没有任何希望。

公爹不是先帝,她的大郎也不是魏昂,天时地利人和统统都没有,再去争,四个王叔那里都讨不到好。

收回视线,徐清婉看向大公主,目光平和:“这都是命,我认了,妹妹也认了吧。”

大公主怔住了,徐家的女子,竟然这么快就选择了妥协。

如果母后还在,母后会不会扶植孙子?

大公主想了想,发出一声苦笑。母后最为贤德,也最了解父皇,父皇不想做的,母后也绝不会以情分相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