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第2/3页)

老爷子被孩子们簇拥着进去了,殷阆夫妻俩来招待王爷王妃。

去年又是春闱之年,已经是举人身份的殷阆第一次参加春闱便金榜题名,殿试的成绩也不错,被永平帝安排到户部做官。

那时候魏曕也在户部,两人倒是经常见面,所以现在殷阆招待魏曕,也就更游刃有余了。

谢竹意则邀请殷蕙去花厅里喝茶。

谢竹意对殷蕙道:“前日大姐他们也来送节礼,大姐跟我透露,已经有人托媒去为如姐儿提亲了呢。”

殷蓉的长女蒋如今年十三岁,年纪还小,家里肯定还会再留两年,但如果遇到合适的人家,提前定下婚事也可。

蒋如貌美又温柔,被人早早看上也没什么稀奇的,但媒人来得这么早,多半与蒋维帧的升迁有关。

前年官员们考评,蒋维帧从正五品的吏部郎中升到了正四品的吏部右侍郎。

他身上有从龙之功,为官能力也得到了永平帝的认可,户部里面又都是肥差,肯定有人想巴结蒋维帧。

“那些提亲的人家,可有大姐看好的?”殷蕙好奇问。

谢竹意摇摇头:“大姐夫觉得不合适,还说如姐儿太小了,及笄后再考虑。”

殷蕙的脑海里便浮现出蒋维帧那张儒雅却平和的脸,如果说魏曕的脸一直都是冷的,那蒋维帧的君子气度也始终未变。

对蒋维帧,殷蕙渐渐有了钦佩之心。

吃完午饭,殷蕙一家就告辞了。

回到蜀王府,魏曕单独叫魏衡去了书房。

魏衡有一点点紧张,每次父王单独叫他来书房,说的都是大事。

门关上,魏曕在书桌前坐下,魏衡先给父亲倒碗茶,再恭敬地站在一旁。

魏曕看眼儿子,问:“大郎、二郎他们身边都有通房,你可知道?”

魏衡闻言,怔了怔,随即清俊的脸上浮起一层薄红。

他明白父王要与他谈什么了。

每天与堂兄弟们一起去学宫读书,底下的弟弟们比他还懵懂,但这些年下来,大郎、二郎、三郎、四郎身边陆陆续续都有了通房。大郎稳重,从不在学宫议论这个,可二郎、三郎偶尔会调侃他们这些弟弟,二郎甚至还塞过他一本册子,上面全是不堪入目的画图。

魏曕见儿子懂了,便开门见山道:“你若是想要,我会让你娘替你安排。”

魏衡却摇摇头,道:“父王,我不需要。”

魏曕颔首,刚要示意儿子可以走了,忽然想起殷蕙肯定会追问他儿子不要通房的原因,所以他也就问起儿子来:“为何不要?”

魏衡有两个理由。

一来,他并不想女人,现在这样的生活就挺好的,他白日去学宫读书,回到家里陪弟弟妹妹,无须操心别的事情。如果有了通房,必然会分散他的精力,有那闲功夫,魏衡宁可多陪弟弟妹妹,也不想浪费在一个外人身上。

二来,父王就没有通房或妾室,与母亲恩爱和睦。魏衡也想像父王一样,将来娶个自己喜欢的姑娘,既然喜欢,他就不希望将来的妻子因为通房而拈酸难过。

不过,魏衡只对父王说了第一条理由。

魏曕很满意,男人好色不一定没出息,但能够克制欲望的男子,说明其足够自律,自律便能自强。

“知道了,回去吧。”

魏衡笑着告退。

魏曕再去后院找殷蕙,让她不必再操心此事。

殷蕙松了口气,在她心里,阿衡还是孩子呢。

殷蕙把魏衡当孩子,永平帝却觉得前面几个孙子都大了,尤其是大郎,因为皇祖母去世耽误了这么久,婚事必须抓紧了。

九月永平帝就把采选秀女的旨意发了下去,让各地七品及以上的官员之家,将家中年龄合适的嫡女送往京城。

永平帝对秀女们的要求有三个:身体健康、容貌端秀、品行庄重。

各地秀女分批抵达金陵,腊月中旬终于到齐了,初选之后再送到宫里教导礼仪。

大郎、二郎、三郎、四郎肯定要赐婚的,五郎……

永平帝去了咸福宫,问顺妃:“过了年,五郎也十七了,要不要给他也挑一个?”

顺妃想了想,道:“还在长个子呢,老三都是二十成的亲,五郎也再等等吧。”

永平帝本来也没着急给五郎赐婚,见她这个祖母都不急,他也就同意了。

顺妃在心里偷笑。

如果现在就给阿衡赐婚,秀女就那么多,那肯定得先让前面的哥哥们挑,她的阿衡那么好,凭什么要挑人家剩下的?

等这四个哥哥成亲了,下次采选时,阿衡就是排在最前面的“五哥”了,可以先挑!

顺妃虽然不懂什么大道理,可她知道,要给大孙子挑最好最美的姑娘!

过几日儿媳妇进宫来请安,顺妃一脸窃喜地对儿媳妇说了此事,分析了一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