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第2/3页)

魏曕看看桌上的饭菜,道:“不急,等您吃完再说。”

闷葫芦儿子来找他,要说的肯定不是小事,燕王不耐烦地道:“有话就说,别给我卖关子。”

魏曕只好提出直袭京城的战策。

燕王嘴里的肉饼就嚼不下去了,定定地看着儿子,眼里迅速浮现出灼人的精光!

三两口吞下嘴里的饼,燕王一拍桌子,让人去把几位大将包括崔玉都叫过来。

大将们的营帐离得都近,得知王爷有事商议,一个个来得飞快,很快就在燕王面前站了两列。

燕王提出新的战策,让众将商议。

冯腾一眼就朝崔玉看去,觉得又是崔玉想出来的这异想天开之策,那可是京城,再空虚也有几万兵马吧,京城肯定也像平城一样易守难攻,何况还有长江天堑,纵使燕军的骑兵跑得快,还能从江上飞过去?届时盛世庭率领五十万大军浩浩荡荡地从后面包抄过来,燕军插翅难飞!

有几个武将与冯腾一个想法,都拿眼睛瞪崔玉。

崔玉笑了,转身朝燕王恭维道:“王爷妙计!”

冯腾等人脸色大变,敢情这主意是王爷想出来的?

燕王将他们的神色变化看在眼里,问崔玉:“玉郎也觉得此计可行?”

崔玉道:“正是,兵力上,我军最大的优势便是骑兵,然而朝廷步兵源源不断,一旦战线拉长,朝廷靠一步步蚕食也能削弱我军优势。另一则,我军攻城艰难,每次退兵,城池马上又被朝廷夺走,除非能补足兵力防守,夺城又有何用?不如直袭京城,夺了京城,各地兵马也便降了王爷。”

冯腾:“说得容易,长江怎么过?”

崔玉:“我军骑兵南下,盛世庭定会追击,我军可在半路择机伏击,逐步削弱朝廷的兵马,一旦战机扭转,自会引来更多官员、武将归降,不攻城而城池自破。”

冯腾不说话了,他喜欢伏击,朝廷的步兵追不上他们,他们确实可以先找地方埋伏起来,等朝廷步兵气喘吁吁地跑过来,他们再偷袭一把。

被崔玉说服之后,众将们都高呼“王爷英明”。

燕王笑笑,看眼三子,先走到舆图前,与众将商议新的南下路线。现在他手里有二十五万大军,其中有二十万都是骑兵,他准备带领十八万骑兵抄近道直奔京城,剩下七万人马兵分两路,从左右两侧随时策应。

定下行军路线,燕王吩咐下去,让将士们先假做休息,夜里悄悄拔营。

将士们各行其是去了,燕王单独夸赞魏曕:“我儿聪慧,将来必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魏曕这才取出袖中的书信,交给父王过目。

燕王看了一遍,心中震惊无比,这法子,竟然是老三媳妇想到的?

震惊过后,燕王想到了殷墉,有那样的祖父,老三媳妇自然也不会寻常,包括廖十三,不也是老三媳妇惜才举荐过来的。

在这封信里,燕王看到了儿媳的聪慧与恭顺,既说出了自己的建议,又谦恭地请儿子决断,而非好大喜功。

这一点,与王妃倒是有几分相似。

暗暗地赞许过儿媳,燕王将信还给儿子,又打量着儿子道:“你倒是疼媳妇,如果你刚开口的时候我骂你异想天开,你是不是就揽在自己头上了?”

魏曕:“儿子赞成此计,才会禀明父王,所以就算父王骂我,儿子也理应承担。”

燕王:“那为何我夸你,你就把功劳推到你媳妇头上去?”

魏曕:“此计是她想的,儿子不想冒领他人功劳,与私情无关。”

燕王点点头,知道三子就是这个性子,敢于担责,又不屑贪功。

“行了,你也回去准备吧!”

“是,父王刚刚还没用饭,您别忘了。”

告退之前,魏曕没忘了提醒老子吃饭。

燕王笑笑,朝他挥挥手。

是夜,燕军用破布裹住马蹄,悄无声息地兵分三路,绕过济南与朝廷大军南下而去。

等盛世庭发现时,连忙带兵去追。

于是燕军骑兵在前,一路布下埋伏,时而合兵时而分兵夹击,迅速扭转了先前的败局。

咸宁十五年四月,燕王大军抵达宿州,却在此地被徐耀率领的十万兵马阻拦!

徐耀不愧是老国公的儿子,屡出奇兵,两次作战竟让燕王损失了一万多兵马,与此同时,盛世庭也带领大军从后面追上来了,与徐耀南北夹击,燕王大军苦战,好不容易才杀出重围朝东边的灵璧县而去。本想绕过这个县城,没想到城门竟然在大军过来时打开,从城门里跑出几匹快马,为首之人身穿七品县令官服!

燕王就让大军停下,等着那知县过来。

来人靠近之后,飞跃下马,跪到燕王面前道:“下官灵璧县知县蒋维帧,愿归降王爷!”

燕王让他站起来,再打量其人,见对方三旬出头的年纪,仪表堂堂像个人物,笑道:“你为何要归降本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