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八章 讹钱……(第2/4页)

半张报纸和缺页的日记本,都透露着诡异。

舅舅那边是查不到有用的消息了,他也不知情。

田馨叹口气,纵然再难,她也要查清楚,如果母亲的死真的存在隐情,她也不会善罢甘休。

田馨不同意舅舅的那句话,查不查也没有意义。

当然有意义,这对母亲和田馨来说,都很重要。

田馨的心情很差,本以为找舅舅能问清楚,却依然没有线索。

回到家,田馨把日记和报纸放到抽屉里,关上抽屉,一并把她的思虑锁了起来。

家里的柜子上摆着白映南年轻的照片,巧笑嫣然,田馨擦擦相框,心中涌出酸楚。

当年的情况得查,现在的日子还得照样过,田馨不会一味沉湎于过去。

晚上下班,苏蔚冬说,他的户口可以办迁移了,这两天和小徐需要回一趟省城。

把户口迁来首都是好事,田馨这一天低沉的心情,总算稍稍缓解。

苏蔚冬有了户口,以后办事也方便。

转户口的手续有两种,一种是单位统一办理,另外一种是本人到场,带着介绍信和手续。

苏蔚冬从省城把户口迁出来,需要自己去办,等回到首都入户口,测绘局的同事会帮忙跑手续。

为了迁户口,单位专门批了两天假。

田馨给苏蔚冬准备回去的行李,问:“你明天几点走?”

“我跟小徐商量了,坐早上的火车。”

苏蔚冬翻看着文件,抬抬眼:“媳妇,你今天似乎很不开心,发生什么了?咱们是夫妻,有事一起担着,你别瞒我。”

田馨咬咬唇,把自己的怀疑猜测讲给苏蔚冬听。

“我怀疑,我妈的死有隐情。”田馨从抽屉里拿出笔记本和折着的报纸给苏蔚冬看。

苏蔚冬紧锁着眉,笔记本是白映南的日记,苏蔚冬不好细看,就大略翻了翻,确实少页。

这撕口很粗暴,还留着一小截纸。

苏蔚冬说:“女同志一般都比较细心,我记得在家里,蔚兰写作业,觉得自己字迹难看,就撕下去一张,纵然再不高兴,撕的也很平整。”

田馨倒没考虑这些,直觉告诉她,撕日记本的不是母亲,是另有其人。

当然这只是田馨的揣测,究竟如何,还得查下去,田馨想,和田铁军夫妻脱不开关系。

夫妻俩聊了一会儿,最后苏蔚冬劝她:“先别想,慢慢查,总能弄清楚的。”

田馨也岔开话题,道:“两天时间呢,转完户口不用着急回来,回家待一天。”

苏蔚冬也这么想:“那我后天晚上回来。”

苏蔚冬每月的粮食定额是47斤,47斤在当下是一个很高的斤数,每月吃粮食绰绰有余。

测绘局的福利好,时常发些票据,改善职工的生活,日用品票、红糖票、布票,工业券,都曾经发过,也不知道局里是从哪里弄到的这些票据。

家里还有之前换好的全国粮票,田馨让苏蔚冬带上一些,回去用得上,全国粮票在全国范围内都可以使用,出差外出大家都会换上一些。

如今,家里不愁吃穿,票据上面虽说没敞开用,但现在市场宽松,总能想办法淘换到。

田馨嘱咐苏蔚冬:“你回省城,如果有时间,去找一趟吴婶,替我打听打听田家人的情况。”

对于田家人,田馨断绝关系后,就没了来往。

现下因为白映南的死因,田馨想了解一下田铁军的近况,有备无患。

所谓的亲缘关系,是建立在感情基础上的,田铁军一向对待田馨冷漠,没有丝毫的父爱,这个父亲,不认也罢。

到了三月份,田馨打算着,尽快把手里这批面包服出手。

如果再等下去,恐怕就得留到明年了。

这批面包服的质量,说实话不如之前那批,林原说,之前那批本来是留着出口的,后来没过质检,才拿出来卖的。

不过普通人也不会在意走线做工细微的差别,款式也颜色乍一看,没分别。

这批一件的进价是二十五元,上回的售价定的是一件五十元,田馨打算涨涨价,一件五十五。

价格不便宜,田馨不想降价,服装利钱本身就大,至少是翻倍卖,再便宜她也不甘心。

田馨身上还是穿着年前的那件面包服,田馨把秦楚拉了过来帮忙,身上穿的都是艳丽的颜色,在大街上很惹眼。

街面上摆摊做生意的不少,卖服装的,田馨还是独一份儿,因此,在她这里驻足的人也多些。

只是,大部分就是好奇问问价,听到五十五的价格,摇摇头就走了。

田馨也不急,做买卖就是愿者上钩,打心里没意愿的,再花言巧语也没用。

有两个学生样的女同志,一个梳着麻花辫,一个短头发,脸上稚气未脱,问价格后沉默了,明显是动了心,就是太贵舍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