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新的致富路(第3/7页)

林原道:“去广东进货,桥洞下面我都睡过,能有这么一间遮风避雨的屋子住,已经挺好了。”

茶水摊生意田馨有一搭无一搭的干着,那对夫妻占了田馨的位置。

不过这次不能怪人家,你不去摆,地方空着,人家自己就挪过去了。

林原开始没着急摆摊,说要再省城逛几天了解情况,他想换个地方摆摊。

田馨应下来,二哥有他自己的主意,安顿好林原,又带着他去见了见苏家人,吃了顿饭,一转眼已经到了深夜。

林原来省城的第三天,开始出去摆摊,他换了位置,在省城的东北方向,那边有个大的旅游景点,全国都有点名气,好处是人流大,缺点是离家里太远,每天把茶水摊倒腾过去颇费功夫。

林原没在意,路远就是人遭点罪,来这个景点附近摆摊,喝大碗茶的人瞬间翻了倍,那边稍微偏一些,不像省城中心的街区商业繁荣。

大碗茶还是三毛钱一碗,价格没变动,不过林原又添加甜水碗。

路过的行人游客里不免有人带了孩子的,小孩子家家的不喜欢和茶水,茶水太苦了,孩子喝上一口直吐舌头。

当时林原就在琢磨,怎么把孩子那份钱一齐给赚上。

小孩子喜欢吃糖,一切甜食都喜欢,自然也喜欢甜甜的热水。

现在白糖供应有限,别说是北淀村,哪怕是省城也弄不来太多的量,白糖按月供应,最多能应付自家用。

林原没盯着白糖,而是把主意打到了蜂蜜身上。

林原还要感谢田馨,上次田馨回北淀村,是打听有什么能做的生意,无意中得知李梅花娘家的村里有一些蜂农养蜜蜂的。

田馨上了心,托付李梅花下次回娘家帮忙问问,蜂蜜能不能卖,她打算把蜂蜜弄到城里去卖。

蜂蜜不是计划物资,供销社买不到,谁家想要蜂蜜,得自己托人想办法,不过现在人们也就是求个温饱,除非有条件的家庭,想搞点蜂蜜喝喝。

蜂蜜的营养价值比白糖高,喝起来清香甜美,比白糖那股子香精的甜要好。

城里的蜂蜜没供应,田馨打算后面做蜂蜜的生意试试。

既然田馨能在城里倒卖蜂蜜,林原就想,他为何不在茶水摊上添一个甜水碗呢?

姥家那边林原去过,养蜂人不少,可是因为路不好走,位置偏远,村里人的条件普遍也不好。

养蜂人的蜂蜜有县副食品站的人过来收,另外也有国营的公司来收蜂蜜,用来制作蜜制品,不过这两家对蜂蜜要求严格,价格压的也低,每年蜂农手里都会压上一些蜂蜜卖不出去。

想必,从姥家那边收购点蜂蜜不是难事。

赶上周末,林原歇了两天茶水摊的生意,跟田馨一起去了姥姥家。

李梅花已经给回了信,说回娘家问了,蜂蜜能卖,价格几毛钱一斤就行,让田馨他俩自己去谈。

买蜂蜜这事比田馨预想的要顺利,来回折腾一天半,田馨和林原弄来了五十斤蜂蜜。

蜂蜜五毛钱一斤买下来的,五十斤就是二十五块钱。

田馨掏钞票时心疼,学徒工一个多月的工资花掉了。

蜂蜜田馨没敢多买,一来是她手头钱不多,二来也怕卖不出去有风险,二十五块钱,是她可以接受的亏损底线。

五十斤蜂蜜,田馨先给了林原三斤,留着他摆甜水碗用。

关于蜂蜜的销路,田馨提前考虑过了。

现在买蜂蜜的人家都是条件好一些的,普通家庭还挣扎在温饱线上,不会多花钱去买蜂蜜享受。

田馨问过郑小梅,她在供销社人脉广,郑小梅说,蜂蜜城里缺的很,有不少人寻,就是买不到质量好的蜜,现在黑市鱼龙混杂,以次充好的也不在少数。

田馨不担心,她的蜂蜜质量好,买上一次就知道它的好处。

冬天天气冷,蜂蜜凝结成固体,但这并不影响口感,轻轻挖上一勺用温水冲开,淡淡的香气溢满鼻尖,喝上一口身体都是舒适的。

至于价格田馨也想好了,一块五一斤,翻两倍去卖。

想买蜂蜜的人不会嫌贵,嫌这个价格贵的也不是她的目标客户。

田馨的目光还是放在了黑市上。

田馨只有周日有时间,她打算周日去黑市卖蜂蜜,一次也不多拿,最多带上十斤,先观察观察。

不过去黑市是有风险的,田馨现在是高中生,万一倒霉被查闹到学校,说不定会有退学的风险。

对于去黑市卖蜂蜜的风险田馨反复琢磨过,最后还是打算去。

田馨需要钱,没钱都寸步难行,她上高中和大学也需要钱来支撑,趁着现在有机会赚些钱,心里才能安稳。

黑市买的人比卖的人还多,显眼的地方都被早来的人占了,田馨找了个空档的角落,地上摆了几罐蜂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