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第3/4页)

堂堂天子,还是头一回被人扯了头发的秀发来,若是换做宫人嫔妃们,早便战战兢兢的求天子宽恕了,偏生扯他头发的还是他的皇长子,叫天子不悦却又拿他毫无办法,便是讲理,遇上连话都无法说的儿子,又哪里讲得清楚的。只能眼睁睁看他模样无辜的扯完天子秀发,便不管不顾的抛开了。

钟萃抿了抿嘴,垂下眉眼,忙说道:“他还小了些,如今还不懂,陛下莫要与他计较。”

闻衍自然不能同小孩计较,堂堂天子,传出去跟孩子计较,他成什么了?岂会如此心胸狭隘,何况这还是他盼了许久的皇长子。

明蔼睡下,钟萃便把人交给了夏嬷嬷,闻衍见状,取了折子起身,淡淡吩咐:“前朝事忙,朕先走了。”

钟萃送他至殿外,恭敬的送了天子离去:“臣妾恭送陛下。”

闻衍负着手,带着杨培出了缀霞宫,心中对这钟氏如今的规矩礼仪倒是满意几分,但心里却又有些说不上的滋味来,他沉吟了声,蓦然问了句:“你觉得钟嫔如今如何了?”

杨培不料被问到,面上有些为难,但天子问话岂有不答之理,杨培在心里仔细斟酌,生怕自己用词不当惹了天子大怒,硬着头皮回道:“回陛下,钟嫔娘娘性子安静,瞧着行动举止规矩礼仪,想来定是同杜嬷嬷好生学过。”

后妃为人如何哪有他一个奴才能评断的,不能评断便只能夸,还得不着痕迹的夸上几句,从其他的地方着手夸才能不招了眼,钟嫔娘娘不爱出宫,每日多是待在缀霞宫里,她的事鲜少传到外边来的,便是缀霞宫里伺候的宫人嘴也紧,杨培便是知晓一二也不能说,只能放在心里。

若说夸,近日能扯上的便是给钟嫔娘娘送教养嬷嬷杜嬷嬷去的事,这是杨培亲自经的手又把人送了过去的,如今钟嫔娘娘也跟着学了不少,瞧着确实比从前有模有样些,他倒也不算是无中生有的。

杨培夸过,未听到天子的声音再传来,但天子步伐齐整,显是心绪平静,这便已叫杨培心里放松了。

连奴才都看得出来,闻衍有些怅然,百无聊奈的轻轻叹了一口。规矩仪态好了不少,但人却比从前要更安静几分。从前他教导她学问时,她虽惧怕天子,但却又有一股敢说敢问的劲,清清脆脆的,眼中清澈见底,说话做事都十分认真。

如今虽也老实,问什么答什么,但到底少了那般主动开口了,便是从上回提及嫡庶,他从缀霞宫勃然大怒后离去,再见时便是如此。不过须臾,闻衍又把这些莫名给压了下去,与后宫其她嫔妃相比,这钟氏在规矩仪态上已差了许多,说话也不如别人婉转动听,眼中不如别人有眼色,若不叫嬷嬷们时时在她耳边提点,又教导她规矩,往后哪里能服众的?

他也是为了她好,身为后宫嫔妃,总不能如此在宫中得过且过,她变了些许,却总是好的,只是还不够,等往后她当真能撑得起来了,却算是真正的能母仪天下了。闻衍衣袖轻浮,带着猎猎风声。

回了前殿,通政司那边已经把御案上的折子重新处置了一遍,闻衍坐到御案后,杨培召来人上了香茶后,便退到后边。

闻衍就着喝了一口,随手拿起手边一道折子来,“顾元舜。”

顾元舜是前岁的新科状元,闻衍亲点的,科举后被安排进了翰林当值,今岁被派到了外地任职。顾元舜是京城人,闻衍还准许他带上了家眷一同去,如今到了外地,写了折子来谢恩。

早在顾元舜不曾派遣外地时,闻衍便动过心思点他为皇长子的启蒙先生,只当时甫出口被彭范二位太傅阻拦了下来。

天子行事,若是当真要下,彭范两位太傅哪里能阻止得了的,何况他们反对立钟萃为中宫,也仗着后宫中的高太后都不会应下的,过后彭范二位太傅还特意见过高太后,不知说了什么,但至此两位太傅不再提及立朝中贵女为后的事。

顾元舜要为皇长子的授业恩师,光是凭学问自是不够的,皇长子若无意外便要继承大统,授业恩师除了学问扎实,还得见多识广。闻衍派出顾元舜外出磨砺,便是以待他日顾元舜能为皇长子打下根基,为皇长子铺路。

两位太傅和各部官员均无人反对,顾元舜调任外地之事便定了下来。面对顾元舜的折子,闻衍倒是提笔书写了几句回了。

回完顾元舜的折子。闻衍又想起为皇长子定下的先生如今只顾元舜一个,他那时挑中顾元舜还是皇长子为“皇长子”时,如今明蔼身上还减负了另一道,只定一个先生便不够了。昔年他为中宫嫡子时,启蒙先生也足足有三位,除彭范二位太傅,还有先帝为他定下的前朝大臣,早些年便以致仕归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