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第2/4页)

只是现在厂子里都是从红星出来的人,没有擅长营销的。毕竟以前老国企走的是计划经济,统销统购,不需要费心思卖货。

所以她得想办法培养一些这方面的人才。

叶蔓决定先从厂子里入手,她选了3男3女,都是初中以上文化,年龄在30岁以下的年轻职工。年轻人有个优点,思维还没有彻底定型,能够更快接受新事物,而且从厂子里选人有个好处,干不好,可以退回去继续当工人。

叶蔓先将这些人放到门市部磨练,准备过阵子再带他们出去跑一圈生意,然后仔细观察,从里面提拔出一个人担任销售经理一职。

人选暂时确定后,叶蔓开始进行下一步计划。老师傅家电的这款彩电主打就是性价比,走低端路线,想进去大城市太难了,尤其是老师傅家电还没什么名气,想打入奉河这样的大都市更难。

所以叶蔓目前的销售范围还是圈定在了长永县,小地方,人穷嘛,没多少钱,最看重的就是性价比。先农村包围城市,在小地方积攒了力量,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再往高处走。

不过县里家庭大部分都有电视机了,虽然有不少是用了好些年的黑白老电视,可今年经济不景气,厂子的效益越发的差,而且年初还有红星下岗的前车之鉴,很多工厂职工现在都是舍不得花钱换电视的。

因此叶蔓将目标锁定在了乡下。

当初她将50台有瑕疵的彩电捐赠除了能登报上电视,免费宣传一波,增加知名度外,另外一个目的就是为了打开长永县的农村市场。

这个时候,乡下是没什么广场会议室之类的一说的,乡下太穷了,社员大会很多都是在保管室外晒粮食的院子里开的。自从包产到户后,很多地方的保管室也分了,院子自然也成了社员的私产。

所以很多人多的聚会、活动都会在学校举行,因为学校有免费的大操场,地方宽阔。

同时,吃过晚饭,乡下没什么娱乐活动,离学校近的人家也会去学校操场里走一走,小孩们也会去学校打球、玩耍之类的。

电视机送去后,有的学校晚上就很可能将其搬出来,放在教室外播放,没电视的人家摇着扇子去看电视也是很正常的活动。去学校看,总比去邻居家看更自在,而且这还是14寸的彩电,比看黑白电视机带劲儿多了。

只要有一部分学校的电视机经常在放,那老师傅这个家电在农村就会有一定的存在感。有了名气,大家知道这是个什么牌子,还有点好感度之后,再想卖货就轻松多了。

不过农村电视少,爱看新闻的人更少,报纸又没普及到乡下,所以他们很多人并不知道,这样一台电视机只要999元,就在县里就有销售点。

现在叶蔓要做的就是将这个消息放出去,并将货送到他们的手上。

木科长听说了叶蔓的计划,真的是服气的:“你好拼,当初我们要有你这个精神,兴许厂子不会那么快倒闭。”

叶蔓已经习惯了木科长的遗憾,她没接话,只问:“车子准备好了吗?”

“好了,按照你的要求做的,你要去看看吗?”木科长问道。

叶蔓起身点头:“当然。”

来到车棚,葛师傅正提了一桶水在擦车前的玻璃。

红星这台用了十几年的老卡车重新刷上了漆,车身两旁是鲜红的几个大字“买家电到老师傅,彩电只有999元”,车斗里堆了二十台彩电,用绳子捆绑着,堆得像小山那么高,最后还留了大概两三平米的狭长地带,供人坐立。

木科长端详着叶蔓看不出情绪的侧脸,忐忑地问道:“厂长,这样可以了吗?”

叶蔓指了指彩电箱子:“还不够,在那上面拉个红色的横幅,内容一样,还是那句“买家电到老师傅,彩电只要999元”,另外,弄个喇叭安置在上面,明天出了厂子后,一路播,就播这句话,反复播。

有时候广告不在于有多新意,就一句朗朗上口的话,不断地重复,反复重复,加深人的印象,听得多了,很多人就会不自觉地将广告词记在脑海中,不自觉地被洗脑。

他们老师傅现在没有其他优点,就一个,便宜!所以宣传的时候,自然也要突出这一点。

“好,我马上让人弄上。”木科长点头。

正说这话,忽然门市部有个职工跑了过来,对叶蔓说:“叶厂长,店里来了两个男人,说想见你。他们开着一辆桑塔纳的小汽车来的,就停在门口。”

难道是有大生意来了?

“木科长,把我刚才说的加上就可以了。我去店里看看。”叶蔓交代了一句就跟着职工跑了。

没看人,先看到了车子,黑色的桑塔纳上沾了不少灰尘,车牌号的开头是“云A”,也就是说这是从省城来的车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