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也不成亲(第4/7页)

另一方面,立青在信中说她是留学生,齐休疾也是留洋归来,两个人应该有一些共同话题,有齐休疾在一旁的话,第一次见面的尴尬可以冲淡不少。

李泉见谢颜果真决定见那位女学生,确定自己没办错事,松了口气,当即答应一定把话带到。

谢颜今天也是忙了一天,他来到这个世界不过几日,却每天都有新状况冒出来需要处理,日子过得十分充实,最大程度上冲淡了穿越带来的不安与不适。他收好所有东西,又脱下身上的大褂小心叠好,和李泉道了晚安后便沉沉睡去了。

第二天早上,谢颜起了个大早,打来清水洗了把脸,穿好衣物,和柳掌柜打了个招呼,就去了位于租界的汇丰银行。

民国初年,汉口的金融业十分复杂,有传统的钱庄当铺,有官方设立的官银号,还有不少外国商业银行。

传统钱庄因为资金少制度落后的原因,这几年已经被打击地十分败落,只经营一些小型的借贷事务,官银号还遗存着晚清的弊端,人员冗杂,内部贪污之事屡禁不止,经营惨淡,因而汉口的商人大多选择把钱存在外国银行中。

一个地域的金融机构完全被外国银行把控,并不是件好事,谢颜知道这个情况后虽然忧心,一时间却也没有立竿见影的好方法。

他昨晚和柳掌柜说了想存钱的事,柳掌柜再三强调千万不要把钱存进钱庄或者官银号,谢颜想了想,最终决定听对方的告诫,去汇丰银行开户。

这个时代的外国银行存款业务共分为两种,一种定期存款,要求金额不少于一百圆,时间不少于三个月,可以获得一定的利息;另一种活期存款没有这些限制,却也没有利息提供。

谢颜只是想找一个安全的存钱点,没指望有多少利息,果断选择了活期存款,拿到了自己在这个时代的第一张三十圆整的存折,小心放在大褂里侧的口袋里。

走出银行,谢颜看了眼租界墙上的大钟,发现离和温家说好的早上教书的时间还早,索性决定步行过去,节省一点。毕竟坐一次电车就要五铜板,一来一回一天就是一大子,不是谁都能长期坐得起的。

谢颜的方向感一向不错,昨日坐电车去过一次温家后,已经记下了大概方向,他沿着电车轨道一路走去,心道就当锻炼身体,强身健体了。

民国年间的汉口是长江流域当之无愧的大城市,仅次于上海,无数国内国外商人聚集于此,让它繁华又热闹。

此时虽然是清晨,街道上已经人来人往,赶着做生意的商人,走街串巷的小贩,上班的工人和低头快跑的黄包车夫和谐共处,各不相干,组成一幅旧纪录片般的景象。

出了芙蓉街的地界,四周的建筑明显旧了很多,西洋式高楼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低矮的中式院落,但再走上半个多小时,逐渐靠近汉口码头时,那些院落又开始稀少,变成洋人建造方便来往商人临时居住的旅社会馆。

谢颜的身体还没养好,清早起来走了一路,此时已经有些疲惫,大腿发酸,脚踝也有些胀痛,他明白过犹不及,算了算时间还够,四下看了圈,打算先去路边卖馄饨的小摊子吃口热的。

然而不等他过去坐下,不宽不窄的沥青路尽头突然来了一队人。

那队人从温家的方向走来,约莫十几个,都穿着谢颜十分眼熟的短打,看上去十分精干,至于为首骑在马上的那位,对谢颜来说便更熟悉了,赫然是昨日才见过的温家二少温珩。

温珩显然老远就看见了他,有些惊讶地挑了挑眉毛,一拉缰绳,直接翻身下马,将绳子随手递给身边的伙计,迈开长腿大步向谢颜走来。

“你怎么在这里?”温珩上下打量眼前的少年,见对方单薄的身体上带着寒气,皱起眉头。

“上班啊。”谢颜无辜地回答。

“不坐电车?”

“穷。”

“……”温珩嘴角抽了抽,“我记得温家似乎,没有克扣先生工资的习惯吧?”

“但我还是穷啊。”谢颜笑着贫道,“孤零零的一个人,还要攒钱买房子成家立业,怎么能大手大脚,唉,穷死了。”

“……”

谢颜见温珩被自己弄得无话可说,笑了笑转移话题,“二少大早上的要去哪里?”

温珩把玩着手中牛皮熬制的细长马鞭,没有回答。

他早上出门,是要先去巡阅府上谈建药厂的事,再去城郊的军营和大哥商量日本商会的事的后续,不料半路遇上了谢颜。

“不方便的话不用告诉我,没事。”谢颜见温珩沉默,知道对方要做的事不方便告诉自己,不甚在意。

“你是要吃馄饨吗?”果然,温珩看了眼旁边的小摊子,顺着他的意思移开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