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与此同时, 京城里的康熙和太子胤礽也是忙忙碌碌没个停歇。

自家往罗刹国塞人,罗刹国会不会也往大清塞人?因着这个念头, 康熙令户部仔细核查人员出入和信件来往,果然在京城的一座寺庙里发现了问题。

这座寺庙乃是康熙赏赐给一些雅克萨战役前后或是被清军俘虏、招降或主动投奔清朝的雅克萨人的。

为了彰显大国风度,这些雅克萨人被安置在京城之中。他们享受旗人同等待遇,还被允许与旗人汉人通婚,只是大清的好意显然没有被他们接受,甚至还借此机会埋入了几名间谍。

他们不但擅自将庙宇改建成了东正教教堂,而且还并在京城里大肆发展信徒, 甚至有不少信徒进入各大学堂之内,还将自己的同学家人也发展成信徒。

等到查证之时,信徒人数已然超过三百人, 其中不乏八旗宗室和官员, 可想而知只怕朝廷一有风吹草动,恐怕就能第一时间被罗刹国得知。

接下来的事情也不用多说。

要是间谍老老实实埋着, 那还得多费点功夫, 想点办法把你揪出来, 可你这样在京城里蹦跶?当天顺天府就将整个东正教堂给抄了。

里面闹出来的一些事也让胤礽很是担忧。

涉及的八旗宗室和官员, 或是撤职查办,或是调派到别的地方。

期间露出的问题更是让人大吃一惊。

居然还有不少信徒是家里人亲自送过去的?细细查访之后他们才知道,不少改信东正教的纨绔子弟居然在精神面上有了极大的改变,上进认真, 以至于让不少八旗宗室官员看到了希望。

狱中被逮捕的宗室痛哭流涕:“若是以前也就算了,只是看到了旁人的变化以后……”

毕竟无论长子次子,嫡子庶子, 都是亲生的孩子,谁也不希望自家孩子最后沦落为闲散宗室, 靠每个月的补贴维生。

身为人父的悲恸溢于言表。

可是做错就是做错,胤礽心情沉重,同时又有些疑问:“宗学呢?”

宗室的哭声戛然而止。

他没有说话,倒是另一边有人提到:“宗学……不行啊。”

那人的声音里满是无奈。

太子胤礽颇感震惊,他回头调查以后惊悚的发现,明明京城里普通百姓就读的学堂是一番欣欣向荣,国子监的学习氛围也不错,优秀的苗子那是一茬接着一茬……

问题在于宗学。

接任张廷瓒担任詹事府少詹事的朱阜都是一脸懵,禀报的时候都有些磕磕绊绊:“宗学如今可谓,可谓是一塌糊涂!”

和随性的张廷瓒不同,朱阜更要固执古板一些。简而言之像他这样正统派,在师傅板子下教出来的人最厌恶的就是明明拥有条件,却不愿意好好学习的人。

朱阜黑着脸。

他努力压抑着怒火,细细说着宗学的情况。

太子胤礽眉心紧锁。

他指尖轻轻叩击着桌面,朱阜说了一半胤礽便已明白了原因。真有本事的,或是家境贫苦却成绩优秀的都早早去了国子监,家里有钱有权的自有家学学习。

那到宗学来的是哪些人呢?

一些家里没钱也不算聪明,一些家里没钱打算混个日子结交点人的,再来就是在家学里捣乱,死马当作活马医而送来的。

前两者其实问题不大。

问题就是最后这一帮人,在家学里他们也就是捣捣乱,到了外面他们就越发肆无忌惮了。

宗学里起先还有几名不错的师傅的,同样是八旗子弟的他们没心情安抚几个坏脾气的臭小子,直接甩袖就走。

随后宗学只好高薪聘请一些贫苦学子来授课,可是他们要不因严厉苛刻被打了出去,要不被气得病倒离开,到如今剩下的只有混日子的或是献媚讨好的。

教学成果?

一塌糊涂?不!应该是乌烟瘴气才对。

朱阜说的恼火,太子胤礽心里比他更恼火百倍。只要细细一想,胤礽就明白出错在哪里?

往前推七八年,他们曾也改动过宗学的。

要求国子监、宗学、府学推广考试制度,结果呢?从朱阜所说的内容来看,第一批师傅走掉以后,考试什么的就像是从未出现过一样,消失得无影无踪。

胤礽黑着脸。

他第一时间赶入干清宫里,将此事禀告给康熙。

康熙全然没想到从间谍案里居然能拖出这么一条大鱼,甚至隐隐怀疑搅乱宗学会不会也与东正教堂有关,瞧瞧他们笼络的那些人才,不少都是从宗学里挖掘出来。

他们或许比不上国子监的学生,却也是八旗的栋梁砥柱,未来的基层乃到中层的官员被网罗以后,朝廷的政策和诸事真的能顺利进行吗?

康熙忽然觉得自己老了。

他的短视,他的不以为然,看看医学堂几年时间提供的人才,若是宗学打从一开始就按着太子几个的想法去办……是不是这些事根本不会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