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171风暴将至(第2/2页)

下一秒,言梧歆带着剧本,起身走向谷慧如,“这一段戏……”

在一声接着一声的“卡”中,时间飞速地流逝着。

不知不觉间,秋天过去了,冬天也过去了。

最终,春天来临了。

在夏日的蝉鸣渐渐走来的时候,随着言梧歆的一声“卡”,持续了接近1年拍摄的《生活会好的》,终于落下了帷幕。

只是当言梧歆宣布这条消息的时候,剧组里的所有人第一反应竟然不是解脱,而是舍不得。

初次参与电影拍摄的年轻演员蔡晶康直接蹲在了地上,用手挡着脸,嘴里还大声嚷嚷着,“哎呀,这太阳也太晒了……”但任凭谁都能看出来,他是在用这样的方式来掩饰自己的哭泣。

在经历了8个月的筹备期,10个月的拍摄期,《生活会好的》剧组已经一起走过了18个月,相当于半个高中了。尤其是在拍摄期内,他们一直同吃同住,言梧歆对剧组所有人都一视同仁,而随着剧组咖位最大的谷慧如都接受了这一点,其他名气和地位还不如谷慧如的演员,更加不好意思在待遇上闹什么幺蛾子。

加上言梧歆对所有演员的方言近乎于魔鬼的要求,等到《生活会好的》拍摄完毕后,剧组所有演员都能够说一口流利的本地方言。甚至为了帮谷慧如磨炼生活气息,言梧歆还扎着麻花辫,带着谷慧如到菜摊上,和本地的小商贩讨价还价。

最开始只有言梧歆和谷慧如,后来她们发现这个方法不错,就逐渐推广到了全组。中间有段时间,他们甚至将菜市场的商贩当成了副本BOSS,每天不刷上一遍就不过瘾。

这样的经历,别说对剧组里的新人演员了,哪怕是谷慧如和陈震甘这样的资深演员,也是绝无仅有的。拍摄的10个月加上集中训练的2个月,加起来他们在这座城市足足待了一年,算下来,他们甚至可以说出周围每一条弄堂的名字。

哪怕《生活会好的》拍摄已经结束,他们即将各奔东西,但恐怕剧组里所有的工作人员,在很久之后都忘不了这一段经历。

在结束了拍摄之后,言梧歆就一头扎进了后期制作的工作中,唐琸则统筹了《生活会好的》的宣传。

《生活会好的》宣发做的不错,所以在首日上映的时候,就有不少观众走进了电影院中。

“《生活会好的》,看这海报的风格应该是一部现实向的作品吧。”

“你说会不会有点虐啊?我看着这个风格有点打怵……”

“封面上谷慧如饰演的应该是女主角,还是在笑的。我觉得大概是一个历经了沧桑但最后生活下去的故事吧,不太能够用传统的HE或BE来概括。”

观众们走进电影院,此刻他们并不清楚他们即将面对的是什么。

“《生活会好的》……”

影厅里,一位老人戴着画家帽,坐在观众席上,眼神里有复杂,有期待。

如果此刻有影迷在旁边,一定会惊呼出老人的名字。

郑佩国,这位世界知名的导演,伧城电影节上言梧歆的颁奖嘉宾,此刻却坐在了影厅中,等待着《生活会好的》这部电影。

在许多年轻人的印象里,郑佩国从出现在他们视线中的那一刻,就已经是一位成熟的导演了。因此,很多人都不清楚,郑佩国导演在刚刚出学校的那段时间里,也有好几年面临无戏可拍的境地。

之后他自费拍摄了几部短片,连续两年获得了各种重量级的短片奖项后,才终于有了第一位愿意投资他拍摄长片的投资人。

那一年,郑佩国踌躇满志,觉得自己很快就能够在电影界大展拳脚,结果他苦心拍出的长片在市场上扑得血本无归。那一次之后,郑佩国的拍电影计划起起伏伏,终于在他年过四十的时候,才凭借着一部反应底层残酷生活的《角斗场》,横扫各大奖项,又用一部商业电影证明了自己的商业能力。从这里作为转折点,一步步走到了今天的位置。

那十几年的蹉跎,几乎磨掉了郑佩国性格上所有锋利的一面。

从那之后,郑佩国就清晰地意识到:电影界从来不缺“天才”。

一部作品的成功,有天时地利人和的共同作用。

只有用一部接着一部的作品,稳扎稳打地落在观众心上,最终让所有人在听见这个名字的时候,就能够把这个名字和“好电影”三个字挂上钩,才是真的天才。

“让我看看……你的第一部 长篇电影,会拍成什么样吧……”

下一秒,影厅彻底陷入一片黑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