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 去赈灾 紫禁城,永和……(第2/4页)

福晋连忙向德妃谢恩。

德妃微摇了摇头,让她起身,最后说了句忠告:“老四看上去冷心,其实是个重旧情的。你只管做好你的四福晋,他自然会给足你体面。”

福晋闻言不露声色地凝眉,心想没有子嗣没有宠爱,她这个四福晋哪里能坐得稳?还是得自己好好谋划才是。

*

福晋进宫的消息并没有刻意隐瞒,不过后院众人只以为福晋是进宫请安,一时并不知道福晋的真正用意。

南巡的队伍六月初回到了京城。眼见着天气越来越热,快要到黄河的汛期,尤绾一直担心着哪日就听到黄河决堤的消息。

这次水灾,四爷应该是要去筹款赈灾的,洪水来势汹汹,也不知道四爷这一趟要吃多少苦头,尤绾心里担忧,却什么也不能说。

果不其然,进了八月,江苏一片黄河暴涨的消息传进京城,丰县处十几道河堤缺口,一时间洪水泛滥,上百万百姓无家可归流离失所。

这事传进四爷府里已经过了好几日,幸亏尤绾一直让余永易注意着街上的动静,一听到消息就回来告诉她。

朝堂上为了这次水灾吵了两日,终于定下赈灾的人选。

四爷急急忙忙回府,一边让人收拾行李,一边让苏培盛给芙蓉院送信。

尤绾一听到苏培盛说四爷回府,立即带着自己准备的东西去了前院。

前院书房正忙着,尤绾进来的时候,只见十来个小太监在整理四爷出门要带的东西。这次算是轻装简行,因而要准备的行李更要谨慎,免得路上发现有东西忘了。

四爷正在看丰县的地形图,瞧见尤绾进来,连忙起身:“不是让苏培盛去芙蓉院了吗?你怎么还过来了?”

尤绾知道他着急,不想多耽搁时间,吩咐清梅将东西拿出来,一一摆在书桌上。

“这是我让府医准备好的药材,都是些防寒祛湿的中药,外面裹了牛皮蜡纸防潮,免得你在那儿受了风寒。”尤绾指着打包好的药材纸包,她想着那里正值汛期,既赶上洪水暴涨,又遇到阴雨连绵,若是不备些药材,她都怕四爷把自己累倒了。

四爷原本以为尤绾是担心他想来劝他不去,没想到尤绾竟比他动作还要快些,连自己来不及准备的药材都找好了。

四爷顿了顿,道:“你怎么就知道,爷要去赈灾?”

尤绾正要拿出自己找人定制的雨衣和雨靴,闻言扫了四爷一眼,道:“这黄河决堤的消息都在京城传遍了,我怎么不知道?再说了,遇到这种事情,你肯定是冲在第一位的,皇上不让你去,还能让谁去?”

太子金尊玉贵,直郡王性子鲁莽,三爷日日修书,八爷九爷肯定不愿意出这个力。皇上未必不知道这些儿子的性情,算来算去,也只有四爷适合担起这个重任。

四爷只当尤绾这话是在夸他,轻笑道:“倒不止我一个人,还有十三弟随我一同前去,先去江南筹款,再到江苏赈灾,若是顺利,十月便能回来了。”

尤绾心想,你这个时候说得轻松,等十月回来,还有更烦心的事儿等着你呢。

四爷又道:“这次出京不必往日,怕是不能常常给你写信,你莫怪。”

尤绾哪里还会怪罪四爷这一点。出去赈灾,怕是吃也吃不好睡也睡不好,她又怎么会苛求四爷给她寄家书。

四爷这边收拾好了行李,也没时间去后院一趟,临出门前才派人将此事告知福晋,和尤绾告别之后,就带着亲信出府了。

尤绾目送着四爷出大门,瞧着人没影了,才转身往后院走去。

清梅见她眉心紧锁,出言宽慰道:“主子你别担心,主子爷身边有侍卫保护,有太监伺候,定能逢凶化吉化险为夷,平平安安地回府。”

尤绾闻言,眉心依旧蹙着,抿抿唇道:“天灾固然可怕,但终有过去的时候,我知道四爷不会有事的。”

只是回京之后群虎环伺,那时才是真正的难关。

四爷离京之后,府里消停了一阵。宫里带头减少开支提倡节俭,今年的中秋节办得简单,各府的人都不敢张扬。

尤绾守着元哥儿在芙蓉院里待着,小家伙半个月没见到阿玛,嘴里一直嚷嚷着。尤绾和他解释四爷出京了,元哥儿也听不懂,尤绾只好找些别的东西,来转移他的注意力。

院子里的玩具都玩了个七七八八,元哥儿对那些早就没兴趣了。尤绾便自己动手画了十几张卡通画,让工匠拓版复刻,做成拼图。

没过两日,拼图便被送进芙蓉院,元哥儿有了新的玩具,总算安静了两天。

只是芙蓉院里一片静好,后院却有人在四爷离京的时候,开始耐不住性子了。

余永易常在后院行走,打听到福晋近日常常进宫,特地回来告诉尤绾。

“福晋进宫?”尤绾蹙着眉,“如今不过年不过节,她进宫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