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第2/3页)

他终究还是适应了家有奇行种的日子。

涅瓦大街附近,圣彼得堡早报编辑部此时即将下班,叶戈尔从传达室那里提过来一个袋子,里面装着不少信封,都是早报收到的稿件。

众所周知,编辑们看文章,就像是探矿者在深山中找矿,有时候在深山一蹲几个月,都未必能找到一块煤,有时候才进山找了两天的煤,却在睡醒后突然发现身下是一条金矿,实在是很看运气。

叶戈尔就是那个从新年到现在连点煤灰都没找到的人,这让他只能满脸羡慕的看其他编辑从作家家里将稿件带回来,最幸福的就是主编了,他手里有三位作者,负责了一周趣事栏目的周一、周三和周四,每周光催稿就能催掉一堆头发。

一周趣事是圣彼得堡早报的王牌栏目,从周一到周日,每天都会刊登一个由不同作家书写的有趣的故事,通常是连载长篇。

唉,上帝啊,您卑微的信徒叶戈尔请求您,也让我走个好运,遇到优秀的故事吧。

此时约瑟夫主编黑着脸回来了,他将帽子摘下往桌上一甩,吓得办公室里的所有人都看向他。

副主编格里高利问道:“发生什么事了?”

约瑟夫拍着桌子:“那个该死的派克,说好了今天会把新书开头给我,结果昨天他在喝酒时和别人打架,现在两只手都被打断了,而新书一个字没写,我们的周四趣事要开天窗了!”

办公室内一片寂静,好几个编辑内心都生出了也去打派克一顿的念头。

半响,一个年轻的小编辑说道:“那我们现在怎么办?”

他们办得虽然是日报,但内容都是要提前几天准备好的,下周四的报纸,在周一之前就要备好然后提交到印刷那边。

格里高利严肃的说道:“只能临时找个短篇去顶了。”

可是那些从固定的作者手里收到的稿件,都已经有了固定的去处,在什么版面刊登,还有排版都做好了,现在抽调其中一篇的话,岂不是拆东墙补西墙,又来一个新的空缺?

就在此时,叶戈尔一敲桌面,在大家惊愕的目光中,他兴奋的站起,扬起手中雪白的稿纸。

“主编,我这儿有好稿子!请您来看看这篇《列车上的驴叫声》,我敢肯定,它的有趣程度超过了我们从1月到现在收到的所有文章!”

叶戈尔平时在报社里是个闷葫芦,只知道埋头干活,这么大声的说话还是头一回,一时间大家都被激起了兴趣,齐齐涌过来,围着看那名字古怪得很的文章到底是什么内容。

稿件不厚,也就几页纸,如果说看第一页时大家挤挤挨挨的,还有点小小的争吵声的话,到了第二页、第三页时,办公室内已经没了别的声音,只顶多在翻页时有人嚷嚷一句“我还没看完”。

直到文章看完,大家都议论纷纷。

“没想到凶手居然是死者的父亲,他们的感情纠葛太复杂了。”

“虽然篇幅不长,但我感觉看了三代人的感情戏。”

这篇侦探小说破案流程不算顶顶复杂,但却塞了满满的狗血,读完后颇有围观群众吃瓜吃到饱的满足感,兼之主角的性格有趣,笑点十足,笑完以后,大家还能和主角二人组一起骂那个死者真不是个东西。

可骂完了以后,主角的一句话也令人深思。

“现在我们自然知道了死者不是好人,凶手也有其为难之处,可当法律无法有效的惩罚坏人,为好人讨得公道,而让好人愤怒的拿起武器时,我又感到无比哀伤,因为他们将会为这场不得已的犯罪赔尽余生。”

而他的搭档瓦西里回道:“但犯罪就是犯罪,它永远都是错误的。”

主编约瑟夫拿起这几张纸,沉默了一阵,格里高利副主编期待的看着他:“这篇侦探小说质量的确很高,如果是它上周四的趣事栏目的话,我想效果不会差。”

约瑟夫缓缓点头:“你是对的。”

叶戈尔眼前一亮,他用雀跃的语气问道:“那我现在就去邮寄稿费给这位作家了?他住在瓦西里岛,说不定是格勒大学的老师或学生,现在寄,他很快就能收到了。”

约瑟夫沉吟片刻,摇头:“不,既然他也是本市,不如直接去找他。”

这位主编面露果决:“《列车上的驴叫声》的结尾很明白是新事件,我想这只是一个长篇故事的开头,如果可以的话,我希望看看之后的稿件。”

如果这位名为“秋卡”的作者写作水平稳定,之后的故事和《列车上的驴叫声》是同档次的质量的话,他们完全可以长期向对方约稿!

约瑟夫真的受够派克的酒瘾了,他正迫切的希望找到一位水平不逊于对方,而且不会拖稿的作者来接派克的班,而秋卡让他看到了希望。

他再次伸手,叶戈尔会意的将信封递过去,那上面有着作者的具体地址——圣彼得堡市,沿岸街338号,一楼4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