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第3/6页)

也就三四岁的样子,能自个走路吃饭和说话就不错了。

就高太傅的孙子跟弘辉差不多大,还要奶娘追着喂饭呢!

哪知道一见面,弘辉一个小小人儿正正经经行礼,这礼数是一点不差,小脸绷得紧紧的,还能背诵三字经和千字文,着实镇住了高太傅。

他有点明白皇帝为何会选自己来给弘辉小阿哥启蒙了,无他,这孩子太早慧了。

这样早慧的孩子要没早早请个先生来教导,实在太浪费了他的才能。

然而也是慧极必伤,这样早慧的孩子就该早早有个正经的先生引导,才不至于让他误入歧途。

想来皇太子以前也是早慧,后来却变成这样,皇帝心里依旧有一根刺在,所以才想要把弘辉这个长孙早早接到宫里来抚养。

也给弘辉请一个四平八稳的先生,一个没有野心,又知道审时度势的人,高太傅确实是最适合的。

高太傅收了弘辉这个学生,也明白了皇帝的用意,没有急着带他读书学习。

读书对弘辉来说不是难事,只是时间问题,重要的是引导。

高太傅先是让弘辉看看人间百态,去了前院的阁楼,看着花园里来来去去的太监和小吏们。

弘辉起初不明白,看久了就知道高太傅想让自己看什么。

太监们有互相看不顺眼的,也有彼此打机锋,还有隐晦打听消息的。

小吏们居然也会拉帮结派,没那么明显,还得细细分辨才会发现他们谁跟谁是一伙的。

未必整天走在一起,或者关系近就是一伙的,小吏还可能是另外一边的人,就为了打入这边好探听消息。

前院还有大臣偶尔留宿,却并不多,见面的时候都客客气气的。

有些人转过身就没了笑容,有些人一直等着对方的身影消失后才换了一张脸,也有自始至终没有变化的,眼神却透露着一丝不满。

弘辉以前只在后院,从来没见过这么多人,观察起来还挺有趣的。

这么小的孩子,高太傅也没有长篇大论,而是让他亲眼看,然后简单说说自己的看法。

高太傅是听说过那位四阿哥府上,后院干干净净的,相处融洽,想必弘辉在这个环境长大,见到的都是善意。

他要继续在四阿哥府上平平安安长大,那没什么,如今进宫来,那就要用眼睛看清楚宫里的情况。

弘辉见识了善,那么高太傅就让他看看什么是小恶。

太厉害的他还不敢,生怕吓着孩子了。

就从最简单的开始,比如两个太监之间表面称兄道弟的,转头其中一个送膳的时候不小心摔了,就推到另外一个人身上去。

小吏彼此关系不错,转身就能把对方的秘密告诉另外一个人。

高太傅什么都没说,这课上得尤为轻松,只让弘辉慢慢看就是了。

弘辉心里有疑惑也会问出口,不过更多是安安静静地看。

这是弘辉没见过的世界,因为在雍亲王府,四福晋把府里打理得井井有条,下人们都是敲打过的。

躲懒的、给人上眼药、到处胡说八道、捧高踩低的事都没出现,弘辉自然就没见过了。

然而进宫后,他感觉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人并非都是带着善意的,面上笑着心里未必在笑,大声呵斥也未必就是厌恶而是在帮对方。

弘辉人小,只能领会到一点点,就是不能只相信自己眼睛看见的。

高太傅摸着胡子,觉得这孩子还是很通透的。

他也没瞒着四阿哥,把自己授课的方式告知了,也说道:“四阿哥不可能护着弘辉阿哥一辈子,他要在宫里生活,就必然要先看明白,以后就不容易犯错。”

要是天真烂漫,那么进宫很可能就会被人忽悠住了。

哪怕廖嬷嬷和吉祥守在弘辉身边,总有他们两个都不在的时候。

弘辉要不知道怎么处置,看不清楚对方的用意,那么就麻烦了。

四阿哥并不觉得弘辉需要那么早接触这些,然而高太傅说得也有理。

并非要弘辉去对别人做什么,而是有分辨是非和自保的能力。

在皇帝的眼皮底下,自然不会有人敢对弘辉下手,让他有性命之忧,却很可能会左了他的性子。

那些谄媚的宫人可能会用各种移了性情的东西让弘辉玩物丧志,弘辉要是不拒绝或者沉迷,廖嬷嬷和吉祥真的能阻止得了吗?

宫里的消息没那么快传出去,四阿哥也不可能隔三差五过来看弘辉。

等弘辉真被人误导长歪了,四阿哥要知道的时候可能太迟了一点。

四阿哥听后挑眉道:“弘辉不还有高太傅这个先生在吗?自然不会让弘辉学坏长歪了。”

高太傅摸着胡子笑道:“微臣有自知之明,能做弘辉阿哥多久的先生呢?微臣之后可能会是别的大儒当先生,他们未必会在意弘辉阿哥长成什么样子,只要他们授课的时候没出错就足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