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第2/6页)

虽然叫这个名字,却跟鹅没什么关系,是山药和豆腐做的。

先把山药煮得烂烂的,切成约莫一指长短,用豆腐皮包着放进油锅里炸一会儿,再加入酱汁、料酒、糖一起烧煮,颜色变红就能捞起来了。

因为煮好后一块块发红很像烧鹅的样子,于是就叫素烧鹅了。

这道菜豆腐皮不能太厚,不然口感就不好了,太薄的话,炸的时候就容易弄破。

四阿哥对这道菜就一般,钮钴禄格格就挺喜欢的,自个就吃了半盘子。

他得了空,就带着四福晋、耿奕和钮钴禄格格在附近走了走。

耿奕想着难怪皇帝每年都来避暑山庄,确实比京城那边凉快多了。

不但有山有水,走着还凉风习习,根本不需要空调,晚上睡觉也不会闷热。

还有一大片的绿地和大树,光是看着绿意盎然,就十分赏心悦目了。

宫殿的间隔远,比起皇宫还大,住着宽敞舒服,花园也更大,哪怕只在附近走了一小片地方,耿奕就很喜欢这里的。

而且皇帝还是按照江南园林来建造景观的,山水、亭台楼阁、小桥流水与云霞连成一片,实在是美不胜收。

尤其落日的时候,看着楼阁屋檐外的晚霞,犹如一副画一样。

耿奕坐在窗边的软塌,望着窗外的景色赞叹不已。

估计皇帝喜欢这里也是因为处理政务十分疲倦的时候,抬起头来能看见窗外无边的美景,心情都能好多了。

她就是有些遗憾,历史中的四阿哥登基后因为太努力工作,压根抽不出时间过来避暑山庄住一住,也没享受一下,直到去世都没来过,实在太遗憾了。

耿奕心里对四阿哥的怜爱是滔滔不绝,见着他过来,赶紧把人请到软塌坐下,一边给四阿哥捏肩一边道:“爷,这里的风景最好。”

胡嬷嬷已经泡了热茶送来,四阿哥端着茶盏看着窗外的景色,喝一口茶,感觉颇为惬意,笑着道:“你倒是会享受,知道这里的景色最好。”

耿奕笑笑,就提醒道:“爷平日匆匆忙忙的,也很该偶尔停下来看看周围的美景才是。”

这是怕他累着了吗?

四阿哥也笑道:“放心,我最近不忙。”

皇帝之前设宴招待蒙古部族的族长们,他就跟着去了几回。

后来皇帝回去处理政务,把此事交给太子和大阿哥去了,四阿哥就跟着离开,压根没继续跟着的意思。

一来四阿哥不爱吃大肉和喝酒,二来这事既然大阿哥和太子负责,那他就没必要一起掺和。

最近他去皇帝那边,也是因为永定河的进度不错,皇帝打算把黄河其他地方也修缮一番,才会叫四阿哥去问话。

如今算是差不多都定下来了,却不必再由四阿哥负责,而是交给了八阿哥。

为此哪怕跟八阿哥关系挺好的九阿哥私下都忍不住安慰他道:“四哥,皇阿玛下回总会给更好的差事的。”

十阿哥就嘀咕道:“明明是四哥先负责的,总是有点不厚道。”

这话四阿哥可不能让他继续议论,就道:“皇阿玛是怕我累着了,休息一下也无妨。”

其实是主要修缮法子已经定下来了,剩下的就是各种账目需要清算。

皇帝可能觉得八阿哥之前在广善库做账本就挺好的,就连裕亲王在他面前都忍不住夸了好几次,于是也交给他去做了。

这不是简单的活,那么多账目,每一条都要算清楚,那是个极大的工程了。

而且要错了一点,那么责任就巨大,并不是一件简单的好差事。

四阿哥倒是庆幸这差事没落在自己身上,还有点同情八阿哥的。

八阿哥接下差事的时候还挺高兴的,觉得皇帝看重自己。

然而等太监们搬着两个半人高的木箱过来,他嘴边的笑容就渐渐变淡了一点,忍不住问道:“这些都是账本?”

送东西来的高太监连忙答道:“回八阿哥,这些都是永定河那边建堤坝的账目,各处材料、人工等都记录得清清楚楚。”

既然要计算黄河那边建造新堤坝的款项,那就必然要清楚永定河那边的费用大概需要多少,才不至于户部拨款少了或者多了。

等高太监离开,侍从打开木箱拿出账本来,八阿哥看了看,只觉得眼前一黑。

光是石料从人工采挖,再运送出来,中间耗损多少,运输费用多少,人要多少,工钱多少,要多少车,这些也得计算,还有就是堤坝需要多少石料也得大概算出来,再加上损耗,还不能加太多,免得有人从中贪墨。

就是这一个就要算好久了,毕竟还得计算这堤坝的长宽和高矮,水深多少,石料会不会被水冲走而有了耗损等等。

八阿哥看得头疼,幸好皇帝不至于那么丧心病狂让他一个人干活,另外还派了户部的几个小吏来帮忙。